今天99.11.13日早上巡視時,發現夾到一隻臺灣鼴鼠(俗名-悶鼠)已奄奄一息,拍照記錄如下:
牠是田園中生態之一的哺乳類動物,台灣鼴鼠(台灣特有亞種) (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台灣鼴鼠體長約12公分左右,有著圓桶狀的身體,前肢如同鏟子般可將土壤輕易撥開,讓身體在土壤中行進,並在土壤中尋找蚯蚓及小型昆蟲為食,鑽洞時常會把阻礙鑽洞的農作物根系咬斷或撥斷,如此常為害菜園中種植的蔬菜根部,讓所種的蔬菜因根部被咬斷咬傷…等,蔬菜苗於白天日照時因而失水枯萎,即使蔬菜苗沒有枯萎死亡,但已影響蔬菜苗的生長。因此在田地中看到有土壤被鑽有凸起之痕跡,就是牠的傑作。
臺灣鼴鼠因其長年生活於地下,其眼晴早已退化了,但仍活動迅速,警覺性高,常於夜間活動,因此不容易發現到牠。
感想:生命在生物的分類階層中,可從最高的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動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即使是植物界中的一棵大樹、果樹、蔬菜、雜草…等,在動物界中一隻牛、豬、狗、貓、雞、鴨、蟑螂、螞蟻、蚊子…等,都是一種生命,都是自然界中的生態之一,人類在這自然界中生存活動,對任何生命都應予以尊重。但當人類為自己的食物在努力耕植培育之際,如何與這些生物相處之道,真是需要省思…
如果牠在菜圃中的活動不會咬斷傷害到種植的蔬菜苗之根部的話,那牠們真是個能幫忙在菜園中鬆土的好幫手。
99.11.13日臺灣鼴鼠(俗名-悶鼠)
99.11.11日在田園中臺灣鼴鼠(俗名-悶鼠)危害的菜園邊,其進出的土道上施放悶鼠夾...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腹面體態...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眼部--因其長年生活於地下,其眼晴早已退化了,但仍活動迅速,警覺性高,常於夜間活動,因此不容易發現到牠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頭胸部與前肢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前肢-前肢如同鏟子般可將土壤輕易撥開,讓身體在土壤中行進...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腹尾部與後肢
臺灣鼴鼠(俗名-悶鼠)之個體大小
被臺灣鼴鼠(俗名-悶鼠)在菜圃中鑽土失水的高麗菜植株--中左2兩棵...
被臺灣鼴鼠(俗名-悶鼠)在菜圃中鑽土失水的高麗菜植株-中右這棵尤甚...
之前部落格中有關捕鼠器、臺灣鼹鼠(俗名-悶鼠)之記錄:
捕鼠器:⇢ 捕鼠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