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最近讀到論語學而篇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與看到同樣生活在臺灣島上有原住民民族與漢民族,而原住民民族常在尋根探源其祖先及文化之來源-如南島文化探源-南島語系的起源與南島民族的起源…
而祖先先後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民族中,卻有人想盡辦法要去中國化(去中華文化)斷根自己的祖先及文化之來源的問題?真是讓人匪夷所思(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
蓮花-乃花中之君子也!如果每位要為政治國之人都是君子,那就太好。 |
蓮花-乃花中之君子也!如果每位要為政治國之人都是君子,那就太好。 |
附記:
1.
曾子曰:「慎終追遠①,民德歸厚。」慎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其敬。人君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卷九 論語)
【註釋】①慎終追遠:辦理父母喪事,要依禮盡哀;祭祀祖先,要恭敬虔誠。終,指父母喪事。遠,指祖先。
【白話】曾子說:「對於父母過世的喪葬能謹慎守禮、竭盡哀思,對於已故的父母及祖先,都能依禮依時恭敬虔誠地追思懷念,不忘根本,則風俗民情必然趨向淳厚善良。」
2.有關正解「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作者:大執無覺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xRxag8.html
《論語》中曾子所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大致有四種不同的解釋。筆者覺得這四種解釋都不太恰當,有點牽強附會,前句「慎終追遠」與後句「民德歸厚矣」有點不相對應,缺少邏輯性。
釋義一;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
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把「慎終」解釋為「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筆者覺得有點離題,遠離了「慎終」的本身字意,意義延伸得太遙遠,這種解釋不太合理。
很多老實本分的人,他並不需要「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他們照樣做到「民德歸厚矣」。
但這一解釋從整個句子來看,「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與「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聖賢」,這樣的作法確實可以使得「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釋義二;
宋儒的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慎終追遠,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這種解釋太過於狹隘。慎重地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虔誠地祭祀自己的先祖,這僅僅是個禮儀過程而已。採用這種方式絕對不可能達到「民德歸厚矣」的目的。相反容易造成攀比與浪費,引發宗族鬥爭,都認為自己的先祖優越。就好像現代一樣,如果過分的去提倡厚葬與凸顯自己宗族的優越性,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引發宗族矛盾,因掙奪墳山而大出打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老家就出現過宗族之間因掙奪墳山而發生群眾鬥毆的現象。這顯然與民德歸厚是背道而馳的。天下一家親才是正道。
釋義三;
慎,害怕;終,結果; 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厚淳,就能少做錯事。
這種解釋是南懷瑾先生提出來的。作為教化民風,使得民德歸厚的一種可操作手段,這樣做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這種解釋最多是教育人們在生活中,為人處世不要魯莽與衝動,與「民德歸厚」似乎有點牽強了。
有些人專門損人利己,干盡壞事,他總是思前顧後、深思熟慮的,要把每件壞事做得不露聲色。這樣能做到民德歸厚嗎?
釋義四;
慎,謹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人如果能謹慎一生,就幾乎接近了『道』。這樣的人必將會受到後人的景仰。
試問:每個人謹慎一生就能民德歸厚嗎?這顯然是不能做到的,這種解釋更加離譜。
筆者認為對「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合理解釋既不能遠離字面的意思,又要合乎「民德歸厚矣」的可操作性,讓「慎終追遠」,能真正做到「民德歸厚矣」。
「慎終」,筆者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嚴肅認真對待生死,生命第一,人命關天,人的生命最重要。正如現在我們常常所提的「生命第一,安全第一」以及「人道主義」是一樣的。
儒家思想的精髓很多來源於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經》裡面有一句「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只有認為生命最重要的人,天下才能託付給他。那些視生命如兒戲的人,容易動輒發動戰爭,使得人民流離失所。
當時曾子所處的年代正是一個從有序走上一個無序的世道,開始禮崩樂壞,走向一個殺戮無常的戰國年代。很多人把老百姓的命不當回事,不尊重生命,無視生命。在這種大環境中,曾子提出「慎終」,生命為大,是符合治世正道的。一個不把人的生命當回事的社會,不就是一個群獸社會嗎?只有野獸才不把生命當回事,肆意相互殺戮。一個不「慎終」的社會還談得上「民德歸厚矣」嗎?
「慎終」是「民德歸厚矣」的核心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人類就不可能發展,也不會有文明可言。現在那些賣假藥、賣食品如同賣毒藥的人,就是它們沒有「慎終」的概念,如同野獸,它們的德怎麼會歸厚呢?
「追遠」應該解釋為追思以前的賢人或聖賢,以他們為榜樣與楷模,向他們好好學習。
曾子的這種提法和我們現代人的提法一樣,號召大家向模範學習。正如我們常常所說的「要向某某同志學習」與「學習雷鋒好榜樣」之類的東西。曾子之前的社會一定記錄很多賢人與聖人的感人事跡,他們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尊老愛幼,如何救濟窮人等等。通過說故事的形式能更加感染人,教育人,更容易被平凡百姓所接受。
孔子與曾子他們當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倡導者、並發揚光大,提出「追遠」,向以前的賢人與聖人學習,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同我們現在的教育一樣,也只有通過這種學習的方法,才能將人民教化,將文明植入人民的心田。
「追遠」是一種讓「民德歸厚矣」的方法論,具有可操作性,除此別無它法!「追遠」這套方法論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教育,是我們教育下一代的主要方法。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更是曾子向當時的統治階層提出來的治國與治世理念與方法。生命為大,學習榜樣,人民才會被教化,這才是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本意。
回首20多年的教改,始終在去中國化的幽靈原則指導下,讓各級學校、老師、學生沉入越來越黑暗的教育深淵,走向沒有光的所在。老師們再也享受不到尊師重道的校園倫理,孩子們失去了紮實的基礎教育,更慘的是,也同時失去合宜的生活教育。因為老師們不但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完整的教學,也幾乎失去所有輔導管教的權柄,更甚者動輒得咎,只能放下。這是一場學生、老師、國家教育力長期三輸的改革,而且在108課綱施行後狀況更加惡化。
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適性揚才」。試問國英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基礎學科教學時間一砍再砍;連音樂、美術都排不進課表,要上下學期對開,學科能力和藝術美學涵養要如何培養?當然,學校奉令開了好多令人眼花撩亂的多元課程、彈性課程、校本課程、微課程…,應付這些課程,老師們要殫精竭慮變花樣,要跨界增能再增能;學生要做好多報告,期末好多成果發表,因為要多元學習、進而能說能講,這是培養「帶得走的能力」。老師們也一定會把學生訓練得上台一條龍,但其實他們多半對所學一知半解,什麼都只能蜻蜓點水。大學還是要考,頂大還是擠破頭,後段班大學又隨時會倒閉,不靠補習怎麼辦?學生越探索越迷惘,壓力山大!到底適了誰的性?揚了誰的才?
關於國文教學,刪掉文言文留下的篇幅,增加了許多白話文,的確跟生活好接近喔!內容可謂類型包山包海:文章有社會議題類、科普類、有藝術類、音樂類、建築美學類的……不一而足,國文老師都沒問題,都兵來將擋,與時俱進,因為大家的假日時間幾乎都花在各種跨科的增能研習上,大家都很上進,也都鮮少抱怨。我們很認真的學著跨科教學。
但最叫國文老師痛心的是,教改可以說不讓我們教品德涵養、教人格建立、教生命覺知。依108課綱,《論孟學庸》四書刪成片斷集錦式的幾課,含在僅有的15篇文言文中!國文課可以說失去最有系統最好的哲學材料,來教我們最珍貴的民族品德,這是不是一個「缺德」的課綱?學生也不再有機會循序漸進的學習,從個人到家庭到群體到社會職場,各個生命階段都需要處理的各種倫理關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必了;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沒了,這樣的課綱只能是個「不倫」的課綱。
文言文不但具有提升語文能力的作用,它也包含著高度的生命哲學。竟然有對語文教育完全無知的人胡說八道什麼文言文是「黨國遺毒」!文言文存在已經超過3000年了,國民黨只有100多年,好嗎?為什麼可以邏輯錯亂到這麼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我們現在雖然不使用文言文,但它對提升白話語文的表達水準,有無與倫比的重要功能。而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年輕人只要經過中小學的累進教育,就能讀懂2、3000年前的古人作品,可以完全沒有阻礙的大量吸取老祖宗的智慧菁華。日本的明星中學都要讀我們的文言文,他們的頂大入學,都要考中國的文言文,課綱委員知道吧?韓國人拼命爭著吵孔子是韓國人,為什麼?而我們竟無知無情的要自斷文化經脈。孩子們對自己的文化失去深入學習的機會,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裏?民族尊嚴在哪裏?文化自信在哪裏?
我們要多慶幸老祖先留了這麼多豐富美麗又充實的文化文學遺產給我們,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有這麼多,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那可是幾千年來人類生活經驗、生命智慧的累積,我們的敎育政策,居然在全世界瘋學中文的潮流中,選擇自宮,平白丟掉中華傳統文化的盟主寶座。
除了四書,108課綱所刪掉的經典古文,更是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刪掉了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們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不再能理解「恥,是清清白白的辨別」,再加上日常新聞中不清不白的廟堂小丑個個吃香喝辣,耀武揚威,年輕學子怎麼能不是非錯亂,價值混淆呢?所以108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此外,他們還刪掉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那是一篇處理個人生命挫折多重要的範文;他們還刪掉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學生們可能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個神話,他們失去認識一個建立生命高度,學習大我關懷的典範;刪除了荀子〈勸學〉,學生也失去了思考學習的意義、方法、步驟的導引佳作;拿掉了〈台灣通史序〉,讓學生不知道台灣人的祖先多重視民族精神、文化香火。…他們是不是犯下萬死莫辭的罪行。
在號稱多元的課綱目標中,國文課幾乎失去最核心的意義:從傳統精緻文化的學習中,建立文化主體性的覺知,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學習處理並跨越現實的挫折,拓寬生命的視野。
試問歷史碎片化、國文淺碟化,所有學科能力退化,就是教改的目的嗎?偉大的教育長官們、108課綱的專家學者們,你們竟然讓百年樹人的大業就毁在你們的意識型態裏!在你們的課綱指導下,我們不確定能否教出科學巨人,卻確定教得出好幾個世代的道德侏儒,以及歷史弱智,「張飛打岳飛」不再是笑話,它已經是事實。
尤其,請專家們去研究統計一下:教改以來,學生心理疾病數量逐年攀升了多少,歐打老師、辱駡老師的比例增加了多少,為什麼?
放眼世界局勢,在中國領導下,亞洲全面崛起,我們本來繼承亞洲最悠久而美好的文明,如今卻自殘若此,請問我們的教育高官、教改學者們,將來孩子們因錯誤的教育政策,失去繼承祖先強大文化的知識與能力,你們如何面對他們憤恨的質疑?有人說,臺灣政治最大的問題,是「意不誠,心不正」,教改與「去中課綱」何嘗不是?不讀《大學》的人是不懂的。
在此,嚴肅懇請在野兩組總統候選人坦白誠實的告訴我們:你們如果當選,打算如何處理這個十惡不赦,貽害眾生,必定遺臭萬年的108課綱。
3-1-1【全程字幕】文言文女戰神最新5分鐘影片! 區桂芝不畏圍剿引"孔夫子金句"再槓民進黨
3-1-3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中文之美...影片在自LINE...
3-1-7有關中國之甲骨文...影片載自LINE…
建中校長真有膽識,公開倡導管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之論,更直接拒絕民進黨政府忘本敗德、泯滅人性的要求。
建中校長說,民進黨政府教育部竟然要求建中,把掛在紅樓超過半世紀的『禮義廉恥』題字匾額拿下來,校方很有guts 地直接回答 : 「不同意!」。
這是什麼執政黨?是什麼政府?什麼教育部長?教育主管單位連『禮義廉恥』都不要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本是中華文化中安身立命的精髓所在,也是國家民族安定繁榮的根本道德基礎!
台灣如此教育環境,還能教育出有倫理道德的下一代嗎?我很想知道教育部是想換什麼標題上去呢?是要【矇坑拐騙】?【認賊作父】?【崇美媚日】?還是【賣主求榮】?難道為台獨就需倚美舔日而抗中 + 去中 + 毀道德、毀人性嗎?..........看看當前台灣社會的亂象,真是走到【顛倒是非】【群魔亂舞】【妖孽當道】【詐騙當道】........的地步了!
3-3-1《#把禮義廉恥重新掛在總統府面前》/楊渡 文章載自LINE-112.12.18日
就在社會爭議刪除顧炎武〈廉恥〉文章之際,立法院長游錫堃受訪說:「顧炎武的〈廉恥〉事實上是君主政治產物,而現在是民主政治,有不同的價值觀。」他強調,古文不是不好,而是價值觀會有問題,最近出現的#MeToo事件,就是因儒家思想中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男尊女卑觀念。游錫堃的說法讓人瞠目結舌,連年輕世代都傻眼至極。
民主時代不可拋棄廉恥
首先,MeToo的女性運動是5年前起源於美國,女演員米蘭諾指控她遭好萊塢製片人性騷擾與性侵。它背後意涵是權勢對女性肉體的侵害與壓迫。但美國是基督教文明,MeToo跟儒家有什麼干係?更何況美國難道有君主政治、儒家思想、三綱五常的問題嗎?
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他都可以扯在一起,在游錫堃的腦袋裡,將所有問題都歸罪給中國、中華文化,將它抹紅抹黑,就不關教育部,不關國會,不關民進黨的事了?事實上,問題就出在像游錫堃這一類人的頑固意識形態上。
更可議的是他認為「禮義廉恥是君主政治的產物」。無論東西方文明,都有基本價值,那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例如基督教文明講究「愛神,愛人」,新教倫理講究「誠信、公平、正義、清廉」等。這些價值難道會因為英國的民主憲政實施、法國大革命而改變嗎?資本主義制度不能只靠契約,實行起來仍得靠人與人的誠信。所以誠實正直,是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基本價值。有誰會說,誠信是17世紀的資本主義初期的道德、是封建思想,21世紀的社會就不必了?
價值觀是恆常的。它的適用或許會與時俱進,但不會改變。然而政權、政體卻是可改變、可推翻的。游錫堃的錯誤即在於,將世間運行的普遍價值與政治現實制度混為一談,這真是有點腦袋不清楚。禮義廉恥也一樣,又豈是可以用一句「君主時代的價值」就一筆勾消?講白了,難道民主時代就可以拋棄廉恥,肆意貪汙腐敗、寡廉鮮恥、搜括民脂民膏嗎?有這樣一位國會議長,身為公民都會感到蒙羞。
然而,不讓人訝異的倒是,把游錫堃的觀念放在當前的民進黨之中,又彷彿特別「適配」,一點都不違和。君不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正是民進黨人全力發國難財的時刻,炒作高端股票、搞試劑壟斷,國外救人的藥品,台灣翻了好幾倍,賺得腦滿腸肥。最可恨的是,偏偏就是不讓外國疫苗進來,讓台灣老百姓受盡新冠病毒的危害,每天死亡上百人,這些超過萬人的人命逝去,每一個都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父老子弟,而民進黨利用百姓的苦難在賺錢。這是一個有廉恥的政府會幹的事嗎?
民進黨缺乏的人本價值
再看看當時慈濟與佛光山的所作所為,哪一個不是基於慈悲、善良、救苦救難的信念。這些信念是如此古老,來自於幾千年的佛教信仰,那難道可以說是君主時代的產物?而那些阻擋救人的當權政客,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心中可有一點人性,一點人本的價值?那殘酷和貪婪,就是你們的價值嗎?
禮義廉恥是什麼?就是那一句古老的格言「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禮義廉恥很古老嗎?不,這4個字歷久彌新。2006年,紅衫軍集結在凱達格蘭大道上,作為精神標語,高高掛起來,向著貪汙的陳水扁政權,向著總統府,展現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紅衫軍,民進黨人都忘了嗎?
今天沒有紅衫軍,但民眾看到無恥的政客,拿百姓在疫情的死難當賺錢工具的時候,仍感到憤怒,恨不能再來一次凱道震撼,好好提醒他們,禮義廉恥不是君主時代的標準,是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這就是為什麼北一女區桂芝老師的簡短發言,本來只是談108課綱的問題,卻引起整個社會巨大迴響的原因。因為她說出了人心中最大的「痛」。痛恨政府枉顧人命,不知廉恥啊!
有關閩南語?是道地的中國話?https://www.facebook.com/reel/431438119646987
[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①,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②!子欲善③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④,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⑤。」
[原文通釋]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治理國家的策略」說:「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有道德的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您主持國政,那裡用得著殺戮!您用心向善,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向善的。上位者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颳風(草)必然隨風倒。」
[注釋]
①如殺無道以就有道: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有道德的人。無道,沒有道德的人,不守法的人。就,靠近,親近。有道,有道德的人,奉公守法的人。
②焉用殺:怎麼用殺戮,哪裡用得著殺戮。焉,代詞,怎麼,哪裡。
③子欲善:您用心向善。欲,希望,想,用心。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向善。
④君子之德風:上位者的德行是風。這裡的「君子」指上位者,下文的「小人」與此相對,指老百姓。德,即上文中所說的道。風,名詞用作動詞,像風,是風。下文的「草」用法相同。
⑤草上之風必偃:草上颳風(草)必然隨風倒。之,放在「草上」與「風」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風,用作動詞,颳風。偃,仆,倒。
[解讀與點評]
有學者對「草上之風必偃」這句話的「之」把握得不好,所以,解釋得很辛苦。其實,此「之」是放在「草上」與「風」這個主謂短語之間的助詞,「風」活用作動詞「颳風」。這句話是主謂句,謂語是連動短語,它的語法成分分析如下:
草上之風//〔必〕偃
本章仍與第13章的思想是一貫的。《註疏》說:「為政不須刑殺,但在上自正,則民化之。」孔子主張「德政」,主張教化,反對刑殺。他認為,在上位的人用心向善,這種無言之教必然會影響到老百姓——「草上之風必偃」百姓就會遵守法紀,就不會犯上作亂。
其實,但凡一個地方社會治安混亂,就是應有的社會道德在那裡缺位,大多有上位者自身不正的因素。
理解不清楚,這就會誤解了孔子。
5-1認識有關「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相關資料載自網路
https://blog.udn.com/yite32/177166310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周易繫辭下》: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語譯: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及收穫的財富相匹配,則易招致災禍。德行淺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策劃甚大,能力不足而責任重大,那就很少能辦成事情了。
其中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爲《易經》裝上了翅膀,注釋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出自:《周易·繫辭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原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譯文: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災禍誕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貴,智力淺薄而謀略龐大,力量弱小而負擔很重,都是不行的
蔡英文做得太好了?https://blog.udn.com/chhsia1113/124962712
日前,蔡總統及立法院蘇院長參加「宜蘭小英之友會」新春團拜,會長直言:「小英總統做得不是很滿意。」隨即,蘇院長強調:總統不是做不好,而是做得太好了,才會引起既得利益者反彈(註一)。一個民主國家的國會議長要作到「行政中立」,像蘇院長如此急於表態,世界少有。
翌日,桃園市長鄭文燦向蔡總統引以為傲的年改,開了第一槍,直指年金改革是失敗的社會溝通,像軍改5成沒有改,警察卻改太多,而警政署長屬於警察的一級上將,經過年改退休俸竟從8萬降到6萬,只跟軍中資深士官長一樣,當然憤恨不平(註二)。豈只警察憤恨不平,公教人員一樣憤恨不平,每一個軍公教退休人員辦理退休時,都領有銓敘部的核定書,規定:政府必須按所載的項目及金額給與退休人員,那裡是蘇院長所說的「既得利益者」。如今,蔡政府以年金即將破產為由,進行年金改革,為的不是讓年金的永續經營,而是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挪為他用。
今年6月以後,軍公教人員都收到退休金重新審定書,發現民國84年以後的儲金制(年金),沒有任何異動;而是減少84年以前的恩給制及優惠存款,後兩項是政府必須編列預算,支付退休人員的「延遲給付」。所以,政府雖標榜「年金改革」,卻並非真正改革年金,而是政府不願依約給付全額退休金,形同欠人百元,只願償還70元一樣,這與「欠錢耍賴」有何差別,到頭來年金仍然會破產。再者,即將面臨破產的勞保年金,說好要與軍公教年金一併改革,惟到目前為止,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沒有選舉考量,誰能相信?
以政府財政困難為由,進行年金改革,只要理性溝通,相信許多退休人員都願意共體時艱;蔡政府卻任由他們同黨人以「米蟲」、「貪得無厭」、「既得利益者」等來汙衊其員工。再者,前膽計畫胡亂花錢,發展如同錢坑的綠能,捨棄核四數千億的建設經費;然後,再創造許多高薪職位,讓同黨人占好占滿,也不管適任與否?一個聲稱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政黨,完全執政後只顧同黨人利益,而把大家對振興經濟的殷殷期待,拋諸腦後。這樣叫做「做得太好」?誰會相信!
周易 繫辭下: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易經》,據說有三種,即所謂的「三易」。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易》主要總結了夏代人易學的研究,而《歸藏易》則
主要總結了商代人易學的研究。《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我們 看到的易經 就只有《周易》一種了。
《周易》亦稱為 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 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以上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
《繫辭》,通論性質,介紹 六十四卦的經文要領以及通貫各卦的基本義理,是為 早期的易經通論。分為 上、下傳各十二章,是 專門解釋《易經》的。全書
共四千多字,文辭優美、意境高深,自古以來,即為研易者所尊崇。
注釋:
1.
德不配位:一個人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 相匹配。
2.
必有災殃:則易招致災禍。
3.
德薄而位尊:德行淺薄而地位太高。
4.
智小而謀大:智慧不足而謀劃甚大。
5.
力小而任重:能力不足而責任重大。
6.
鮮:鮮(音ㄒㄧㄢˇ),很少。
7.
鮮不及矣:很少能辦成大事的。
意譯:
《周易 繫辭下》:
「一個人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 相匹配,則易招致災禍。德行淺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謀劃甚大,能力不足而責任重大,那就 很少
能辦成大事了。」
解析:
《周易 繫辭下》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有多大的的德行,就搭配多高的地位,地位要與自己的德行、智慧、力量相匹配,才能 遊刃有餘。否則 易招致災禍。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德薄而位尊,必有災殃:德行淺薄而地位太高,人民會厭惡他;俸祿已經很豐厚,但是不知足的人,禍患就會降臨到他頭上。高處不勝寒,越是高的位子,越是需要有德行支撐。歷史上身居高位,最終
落得身敗名裂的人比比皆是。
▲ 智小而謀大,必有災殃:智慧不足而謀劃甚大,
僅憑匹夫之勇,不能成辦大事。就會感受到 不能完成任務,自身也會發生災禍。西楚霸王項羽,一代梟雄,力拔山兮氣蓋世,因錯估形勢,以致落得自刎身死的下場。
▲ 力小而任重,必有災殃:自己的力量比較小,卻
承擔很重的任務,不但任務無法完成,而且會給自己造成災禍。秦武王來到東周洛陽,看見大禹留下的九鼎,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秦武王親自舉鼎,結果折斷膝蓋骨而死。
參考資料:
民主政治是 「政黨政治」。當今政黨政治之最大禍患, 即為「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政治所見只是政黨間之惡鬥、攻訐, 徒增人心仇恨、背離。互爭互鬥,造成族群對立、階級對立、世代對立
等社會紛爭。黑白不分、 沒有是非。
民主政治是 「民意政治」。 主權在民,由人民做主選舉「領導人」。其缺失是選民僅可從「兩或三大爛黨」所推荐的「爛候選人」選出一位「領導人」。選出的「領導人」,往往「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禍國殃民,慘哉!!!
著名的《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中還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厚德可以載物,為什麼德不配位,就必有災殃呢?今天我結合《周易》和《中庸》,來跟大家介紹這兩句話背後的深刻內涵,建議大家耐心聽完,會有啟發。首先,這裡的「德」不只是一種道德品質,而是有三個方面,「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孔子在《周易·繫辭下》中提出的,其實還有後半句,孔子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是說,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地位和成就相匹配,就容易招致災禍。德行淺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謀劃太大,力量太小而負重太多,那就很危險了,很難長久。這裡孔子其實把德分為三個面向:德、智、力,所以,它不只是德行。
其次,為什麼「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呢?德和位到底是什麼關係?我舉個一個簡單的例子,例如一根木棍只能承受100公斤重量,而你要放200公斤的重物上去,那麼木棍就必然會被則斷,這個道理很簡單。而這裡的「德」就是一個事物蘊含的內在的力量。
原文: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
以前孔子曾參加蜡祭(歲末大祭祀)行列,儀式結束後,在宮中高台上遊覽時,感慨地嘆息。孔子之嘆,大概是感嘆魯國吧!子游在旁邊問:“您為何感嘆呢?” 孔子說:“大道在人間自然運行的上古時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賢君當政的年代,我沒有趕上,但也看到一些記載啊!”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屬於公眾的。選拔道德高尚的人,推舉有才能的人。講求信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它達到和睦。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終,青壯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兒童有使他們成長的條件和措施。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少而無父者、老而無子者,肢體殘廢者都有供養他們的措施。男人有職份,女人有夫家。財物,人們厭惡它被扔在地上(即厭惡隨便拋棄財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裡。力氣,人們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即都想出力氣),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一切圖謀都不存在也不會產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出現,因此不必從外面把門關上。是高度太平、團結的社會,稱之為大同。”
(公眾利益的自然社會)
”如今大道已經隱而不顯,天下成為私家的。人們只敬愛自己的父母,只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制,城外護城河作為防守設施,禮義作為準則,使君臣端正,使父子純厚,使兄弟和睦,使夫妻和諧,用禮義來建立各種制度,來劃分耕地和戶籍,用禮義推崇勇敢聰明的人,用禮義獎勵幫自己建功立業的人。因此謀詐由此產生,戰亂也由此興起。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成為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是按照禮義從中選拔出來的。這六位傑出人物,沒有不謹慎地用禮義治國的。他們依禮制來表彰人們的正義,來考察人們的信用,指明人們的過錯所在,以仁心施行刑罰,提倡人際間互相謙讓,昭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禮義規範。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在位有權勢的人就會被罷免,老百姓認為這種人是禍害。這可以稱為小康社會。”(個人利益的康寧社會)
9-1中國人保留文物..影片載自LINE...
我們的祖先來自何處?
我們的語言出自何處?
不要被意識形態民粹政客們洗腦騙了!
「堂號」!無論您是400年前、200年前、77年前、或何時來台,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堂號」能讓您完全了解。
「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台灣人」大都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之後,華北經過長期戰亂,原先在河洛地區的(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數列)。
知識分子、士、農、工、商…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也有族群避難遷徙,輾轉來到閩南泉州、漳州、潮州
、汀州或梅州、惠州…等地區定居。
河洛叫做「河圖與洛書」,河洛就地區來講,就是中國河南、洛陽一帶地區,廣義泛指「中原」。
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使用「堂號」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
「堂號」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
世界只有中國有「堂號」,我們不能讓「堂號」消失。
現今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
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地名(姓氏宗族的發源地)。
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還會在
族譜、宅院、牌位、墓碑 等處使用。
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從哪裡來?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西河堂:
卜、苟、林、卓、宰、靳。
漢時的郡名,今內蒙古(綏遠)鄂爾多斯地方,以及陝北、山西離石一帶。
河南堂:
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東魯堂:孔。
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雁門堂:
文、田、童、農。
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
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姜、秦、莊、趙、嚴、上官。
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
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太原堂:
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高平堂:巴、范。
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
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
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
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
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陳留堂:
伊、阮、虞、謝。
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上谷堂:
成、侯、冠、榮。
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沛國堂:朱。
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晉陽堂:
匡、唐、景。
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新安堂:古。
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武威堂:
石、安、賈。
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樂安堂:任。
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馮翊堂:吉、雷。
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中山堂:
仲、湯、藺。
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西平堂:池。
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安定堂:
伍、胡、席、梁、程。
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東海堂:
有、茅、徐。
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河東堂:
旅、薛、裴、儲、聶。
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下邳堂:闕。
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延陵堂:吳。
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江蘇武進縣地。
廬江堂:何。
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北海堂:邢、郎。
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平陵堂:孟。
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彭城堂:
金、劉、錢。
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清河堂:
房、傅、張。
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東平堂:花。
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博陵堂:邵。
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山陽堂:岳。
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滎陽堂:
昌、潘、鄭。
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臨海堂:屈。
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范陽堂:
鄒、簡、燕。
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
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高陽堂:紀、耿。
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敦煌堂:洪。
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魏郡堂:柏。
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
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千乘堂:倪。
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會稽堂:夏。
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河內堂:
苟、荀、司馬。
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廣陵堂:貢、盛。
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薛郡堂:海。
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河間堂:凌、章、詹。
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南昌堂:塗。
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豫章堂:羅。
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潁川堂:
陳、鄔、賴、鍾。
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護國堂:
逢、邊、戴、稽。
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餘杭堂:隗。
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汾陽堂:郭。
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瑯琊堂:
符、雲、諸葛。
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廣平堂:
游、賀、談。
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江夏堂:費、黃。
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遼西堂:項。
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平原堂:東方。
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頓丘堂:葛、司空。
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弘農堂:楊。
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百濟堂:福。
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內黃堂:駱。
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江陵堂:熊。
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鉅鹿堂:魏。
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蘭陵堂:蕭。
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解梁堂:關。
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燕山堂:竇。
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武功堂:蘇。
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始平堂:
翁、馮、龐。
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梁國堂:墨、橋。
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濟南堂:伏、寧。
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平昌堂:
紅、孟、管、離。
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濮陽堂:爰。
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著存堂:呂。
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殷禮堂:宋。
陝西西安市,陝西西河郡。
我們現在講的「台語」正確名稱~不是台灣話、更不是閩南話、也不是福建話,正確叫做~「河洛話」!
河洛話:源自河南洛陽,俗稱中原話,在唐朝時期就是講河洛話,唐朝武則天就是講河洛話;日本現在廟宇和尚念經朗誦的語言就是用河洛話!
11.關於龍...影音及資料載自LINE...
中國龍Loong
中國龍不可糊裡糊塗的錯誤翻譯成英文的Dragon!
向寫下面文章的人和傳此文的人一鞠躬!千萬不可讓英語的狹窄思路,在有意和無意之間,去主導混肴世人的思想和格局。
始作俑者不知是誰,不過,中國龍不是英文的Dragon。
。。。。。。。。。
龍,不是 Dragon!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能庇佑蒼生萬物神靈似的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能興雲致雨,為眾獸之長,龍、鳳凰、麒麟、龜四端之首,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之左。龍是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結合,意味著龍是萬能之神。
中國皇帝稱為真龍天子,漢人自稱龍的傳人,四海、河川都有龍王的護佑。龍是確保風調雨順、長治久安、萬代子孫興旺,綿延不息,是最令中國人激動、奮發與自豪神聖萬能的吉祥物。
DRAGON
是西方神話中帶翼的動物,有強壯的身軀,長而粗的頸,有角或摺邊的頭,尖銳的牙齒,和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用四隻強而有力的腳步行,用一對像蝙蝠翅膀的巨翼飛行,它全身覆蓋著鱗片,眼睛有四層眼瞼,其中內三層是透明的可使眼睛免於傷害,耳朵可以開合,牙齒尖而利,棲居山洞,喜好財寶,可以噴火或放電攻擊,是個evil 的東西,是基督教〝魔鬼〞〝撒旦〞的代表。因此西方眾多的王子屠 DRAGON 救回公主,舉國同慶的故事,自然成了廣為傳頌的英雄神話。
曾幾何時,龍的英文翻譯成了 DRAGON,中國人成了 DRAGON 的傳人,中國皇帝成了 EMPEROR OF DRAGON,然 而DRAGON 是邪惡 ( EVIL ) 的,中國成了〝EVIL EMPIRE〞,就變成〝邪惡的帝國〞,誤會與糾紛隨之而起。
龍不僅樣子不像DRAGON,個性與意識形態上更是兩個極端,主善主惡、是好是壞對比強烈。此龍非彼龍。
因此大陸已經把中國的龍翻譯成 Loong,不再使用 Dragon.
12.有關繁體中文文字?
中華文化悠遠五千年,保存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台灣。
漢字簡化後~
亲-親卻不見? 爱-愛而無心? 产-產卻不生?
厂-厰內空空?
面-麵內無麥? 运-運卻無車? 导-導而無道?
儿-兒卻無首?
飞-飛卻單翼? 云-有雲無雨? 开-開卻無門?
乡-鄉裡無郎?
巧的是簡體字未簡化的有~
魔-仍然是魔!鬼-仍然是鬼! 偷-還是在偷!
騙-還是在騙!
貪-還是在貪! 毒-還是在毒! 黑-還是在黑!
賭-還是在賭!
賊-仍然是賊!
真是妙不可言呀…好的字通通簡化了.不好的字全都保留
13.有關中國風?...影音載自LINE
部落格中介紹有關荷花、信仰…之記錄:
⇢治國?
⇢法?
⇢名和利?
⇢道德教育
荷花6:http://seiming.blogspot.tw/2013/10/6.html
信仰:⇢信仰 ⇢偶像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談性:⇢談性
⇢天路? (也許你目前不喜歡中國的政治制度-民主問題?,但還是要注意了解關心中國的掘起與強大...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的漢人的血緣祖先來自中國大陸…臺北故宮保藏著很多中華文物…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部落格中有關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之閱讀後紀錄: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五大建設(心理、倫理、社會、政治、經濟建設)
⇢第六章 結論 (三民主義精粹結論及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表解)
絲綢之路 - 喜多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