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梭德氏蛙之愛2

        梭德氏蛙之愛2:98.11.5日傍晚中部發生地震當天早上,在田園房舍旁水溝發現一對梭德氏蛙在抱抱,經觀察其雄蛙之中央體背之八字形黑斑不明顯,而雌蛙與雄蛙之顏色相近,雌蛙沒有體色鮮紅色與之前部落格中所記錄的一對梭德氏蛙之顏色有所差異,也許是其適應環境的保護色吧?或是像人類中有時成為少婦時會比較美,或是...拍照記錄如下:(以下文參載自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台灣的兩棲類動物
長腳赤蛙 赤蛙科
特徵:長腳赤蛙為中型蛙類,體細長,長度可達約5.5公分 。特徵正如名字所示後腳極長約為體長 2 。同屬梭德氏蛙和其顏色、特徵相近,不同點在於長腳赤蛙吻較長,眼睛前緣至吻端之距離長於兩眼前緣之寬度,梭德氏蛙吻短,吻長小於前所述的長度。雌、雄蛙體色不一致,雌蛙體色鮮紅色,而雄蛙為黃褐色或赤褐色。眼眶間隔有一隱約之黑色橫帶。眼鼻線和鼓膜周圍之稜形斑為黑色。上下唇為黑色,其上有白斑。體被有許多黑色斑點,一般在中央體背有八字形黑斑。腹面白色,有時在胸部有少許淡黑色斑紋。前後肢有黑色橫帶,脛部外側有黑色縱帶。吻端顯著尖銳。外鼻孔接近吻端。皮膚光滑,背部具有若干不明顯顆粒狀突起。背側褶細長,指細長,指端鈍,但不膨大。後肢趾細長,蹼發達。
生態習性:墾地、闊葉林、水田、沼澤、湖畔、溪流等為主要棲息地。繁殖期為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分布於全省中低海拔山區。
後記
1.98.11.10日在田園中觀察到昆蟲中的鬼面天蛾與白薯天蛾的幼蟲,好像於立冬後其顏色都變成灰淡褐色也許這蛙類也是配合節氣變色,以求最佳之保護色來保護自己
2.102.11.09日更正為梭德氏蛙:梭德氏蛙小檔案(資料載自行政院農委會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手冊2.)赤蛙科。學名:Rana sauteri Boulenger
特徵:中型蛙類,約3.5-4.5公分,吻較長腳赤蛙為短,且吻端鈍,趾端尖,稍澎大。顏色變化多端,友鮮紅色、橙紅色、灰泥色、黃褐色或赤褐色,有時頭部背面具有黃白色的斑紋。眼眶間隔有黑色橫帶,重要特徵,眼眶間隔有黑色橫帶眼鼻線和鼓膜之稜形區域為黑色。上下唇黑色其上有白點。體背部之顆粒狀突起黑色,在背部中央有一黑色八字形斑紋。(另外參考網路資料中提到-梭德氏蛙趾端尖有小吸盤;而長腳赤蛙則無
生態習性:白天棲息於潮濕草叢中或溪邊岩石洞穴內,夜間則於溪畔、芋田、或水田中成群出現覓食。分布:全省低、中海拔之山區,但在海拔2800公尺亦曾有其記錄,為本島蛙類中,分布可達最高海拔者。

98.11.5日梭德氏蛙之愛2


梭德氏蛙在抱抱--雌蛙與雄蛙之顏色相近雌蛙沒有體色鮮紅色


梭德氏蛙在抱抱--觀察其雄蛙之中央體背之八字形黑斑不明顯,


梭德氏蛙在抱抱


梭德氏蛙在抱抱


梭德氏蛙之愛2--其大小


後記:家弟於2014.11.28日拍攝於桃園縣的長腳赤蛙梭德氏蛙的趾端尖有小吸盤;而長腳赤蛙則無

部落格中有關梭德氏蛙之記錄:
趙詠華 - 最浪漫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