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鳙(黑鰱或大頭鰱)魚目前在食用上流行作為烹調砂鍋魚頭之食材。但要吃到鮮美無土味的水庫養殖的鳙(黑鰱或大頭鰱)魚實在不多,目前大都為池塘中以飼料大量養殖,因此最忌吃到有泥土味的鳙(黑鰱或大頭鰱)魚。
鳙(黑鰱或大頭鰱)小檔案:(資料參載自行政院農委會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手冊1.臺灣淡水魚)
鳙 鯉科Cyprinidae 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 )英名:Bighead 俗名:黑鰱
特徵:背鰭3+7;臀鰭3+12-14;腹鰭9;側線鱗98-107。本種亦有人將之歸於和白鰱同一個屬。二者外型頗似,最大的區別特徵在於本種之腹部自胸鰭基部至腹鰭基部呈圓滑狀,僅自腹鰭基部開始至肛門有一肉稜。頭極大而圓胖,吻短而圓鈍。眼大而稍下側位。口裂寬大,略往下斜,末端達鼻孔下方。鰓耙狹長而且細密但並不接合,主要以慮食浮游動物為食。咽頭齒一行,4-4,表面平扁。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體背側灰黑色而稍有金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色。
生態習性:比較喜好生活在江河之流水或大水域之上層。性情較溫和而不善跳躍,成長迅速,一年可長至0.5 -1公斤,最大體重可達 40公斤及體長1公以上。鳙也是本省重要養殖魚類之一,頗有經濟價值。在大陸自古即被視作四大家魚之一(四大家魚-草魚、白鰱--竹葉鰱、鳙--大頭鰱、青魚--烏溜),是水產養殖之重要種類。鳙主食是動物性浮游生物,相對的,白鰱則以植物性浮游生物為主食。分布:本種原產於中國大陸東部,臺灣現有者係自大陸引進到臺灣之養殖魚。
後記:101.01.20日於田園中之魚池內撈起之鳙(黑鰱或大頭鰱)約六臺斤重。
100.03.02日鳙(黑鰱或大頭鰱)之幼魚-魚苗
白鰱(鰱魚或竹葉鰱)之幼魚-魚苗⇢白鰱(鰱魚)
鳙(黑鰱或大頭鰱)之幼魚-魚苗之大小
後記:101.01.20日於田園中之魚池內撈起之鳙(黑鰱或大頭鰱)約六臺斤重。
後記:憨農池塘中約養了10幾年的老鳙(黑鰱或大頭鰱)魚(體長約72公分),其外觀顏色已有些老化黃斑,於110.4.26日因春季臺灣中部缺雨,田園中之池塘因抽水灌溉果樹植栽,池水已減少下降約40公分,加上氣溫氣壓與池邊小河幾乎無水可注入池塘,致使池水水質變化含氧不足,造成池魚浮頭呼吸最後不支死亡… |
部落格中有關白鰱(鰱魚)、草魚、超大草魚之介紹:
白鰱(鰱魚):⇢ 白鰱(鰱魚)
吳郭魚:⇢ 吳郭魚
鯁魚:⇢ 鯁魚
草魚: ⇢ 草魚
超大草魚:⇢ 超大吳郭魚
翹嘴紅鮊(曲腰、總統魚):⇢ 翹嘴紅鮊(曲腰、總統魚)
淡水白鯧?:⇢ 淡水白鯧?
珍珠石斑(淡水石斑):⇢ 珍珠石斑(淡水石斑)2
大白鰻:⇢ 大白鰻
短鰭鰻:⇢ 短鰭鰻
高體鰟鮍:⇢ 牛屎鯽(高體鰟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