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民國66年元月再版 |
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
三民主義:
重新讀看 三民主義(讀這本 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是我60年代在嘉義讀書時,在舊書攤購買的,個人覺得這本雖然年代久遠的資料,其很精粹,是我讀過有關三民主義中,整理最棒的一本資料…⇢寶貴的青春) 並記錄於部落格中⇢把餅做大?(因上網查詢此一資料,發現有些圖書館已將它報廢了?而國父是我的偶像之一…⇢偶像) ,而一般有關人文社會科學,在時代的過程中,其變化不像電腦科技那麼快速,尤其是在時代歷練中有關「人文精神」(真理細推求-和平、自由、平等。倫理、民主、科學。民有、民治、民享。等理念...。人類社會衡量「為人處事之道」的尺度,即是自己的「良心」。也就是「『恕』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發現「良心」?),能永續傳承。一個國家要常治久安,需要民主、科學、也需要有人文文化素養(民族之優良道德文化之傳承)。因此好讓更多人從網路中搜尋認識有關國父思想、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因為最近112.3.3日在LINE中看到,尋男友條件:要帥,要有車! ChatGPT 答覆:象棋 ;尋女友條件:要正,要甜! ChatGPT 答覆:方糖 這表示在網路上,公眾所提供輸入在網路中的資料還不夠多,所以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在互聯網中所蒐集到的資訊只能如此回答?...
今天是中華民國112年3月6日,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三民主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手創,是我國立國建國之最高原則,我國憲法第一條即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即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凡屬中華民國的國民,都應該奉行三民主義,當然更應該了解和研究三民主義。以下是憨農邊讀三民主義精粹邊記錄…
憨農書架上有關國父的書籍-國父孫中山先生傳與國父全集第1~3冊 |
影片開頭是中華民國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他病逝前一年(1924年),於廣州的最後一次公開演講實錄;後段影片是 國父紀念歌(youtube影片)
有關 國父逝世後之移靈柩(1925年…)…影片載自LINE…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之馬關條約臺灣的割讓日本(馬關條約-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9%AC%E5%85%B3%E6%9D%A1%E7%BA%A6)
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目錄
第一章 三民主義總論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意義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創立
第三節 三民主義的時代背景
第四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第二章 民族主義 (資料內容在此⇢民族主義)
第一節 民族與國家
第二節 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民族地位之恢復
第四節 民族主義的對內對外主張
第五節 民族主義與反共抗俄
第六節 民族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第三章 民權主義(資料內容在此⇢民權主義)
第一節 民權主義的概念
第二節 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
第三節 自由與平等
第四節 直接民權與間接民權
第五節 權能區分
第六節 五權憲法
第七節 地方自治,均權制度與政黨政治
第八節 民權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第四章 民生主義(資料內容在此⇢民生主義)
第一節 民生的概念
第二節 平均地權
第三節 耕者有其田
第四節 節制資本
第五節 發達國家資本
第六節 民生六大需要
第七節 民生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第五章 五大建設(資料在此⇢五大建設(心理、倫理、社會、政治、經濟建設))
第一節 五大建設總論
第二節 心理建設
第三節 倫理建設
第四節 社理建設
第五節 政治建設
第六節 經濟建設
第六章 結論(資料在此⇢第六章 結論 (三民主義精粹結論及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表解)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基礎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實踐
第三節 國民革命的成就
第四節 三民主義的潮流
附錄 結論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表解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問答
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第一章三民主義總論
第一節三民主義的意義
(內容提要)
壹.主義的定義
一.為甚麼要研究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手創,是我國立國建國之最高原則,我國憲法第一條即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凡屬中華民國的國民,都應該奉行三民主義,當然更應該了解和研究三民主義。
二.主義的定義:
1.國父的話:「大凡人類對於一件事情,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產生力量。所以主義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全成立。」又說:「孔子的晚年周遊列國,他是為宣傳他的主義。換句話說,就是為了行道。」
總統對主義二字的解釋怎樣?
2.總統的話:「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近道的『道』,換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主義。「近道的意思就是實行主義之期不遠。」
3.從字義方面解釋,主義就是主張的義理,乃英文字尾-ism的翻譯,在我國沒有適當的名詞可引用,大體上與我國「道」之一字相當。
三.主義的次序和成立:主義產生的次序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成」。主義如何發生? 如何成立? 如何完成?
四.主義的要素:構成主義的要素是思想、信仰、和力量三者。茲簡述如下:
1.思想是構成主義的第一要素-思想通常是由於實際生活遭遇了困難,而尋求解決方法。所以遭遇問題,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以至於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屬於思想的過程。思想既然是由於實際生活遭遇了困難,也就是說思想由事實來,有事實做根據,足見主義是富有科學性的。思想何以是構成主義的第一要素?
2.信仰是構成主義的第二要素-作為主義的思想,一定是要貫通了的思想。即是合邏輯的和成系統的,並且有一貫精神的思想。它沒有矛盾、零碎、混雜零亂之失。自然可以獲得人群的信仰。思想要怎樣才能引起信仰?為什麼發生信仰的思想,可以生出大力量?
3.力量是構成主義的第三要素-個人對於某種思想發生了信仰,即擇善而固執之,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自然形成一種力量。如果某種思想是用來解決大家的困難而為大眾所信仰,由於大家信仰一致,便能互相團結,萬眾一心,所產生的力量一定更偉大。
五.思想、信仰、力量三者的關係:
1.主義包括思想、信仰和力量。這三者是分不開的。而且是一個產生一個,有一定順序的。
2.貫通的思想,可以說就是理想,所以主義在未實現前是理想,理想實現了以後就成為制度。例如國父的民族主義就是民族理想,民族主義實現以後就成為民族制度。
3.主義由思想而信仰,而力量,正說明了主義由思想始,而以實行終,主義的「知」與「行」是分不開的。
貳.三民主義的意義
一.國父對三民主義的解釋:
1.就三民主義的精神說-三民主義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主義。「民族主義者打破種族上不平等之階級也。…民權主義者打破政治上不平等之階級也。…若夫民生主義者打破社會上不平等之階級也」這一解釋只說明了三民主義的基本精神,但平等自由的精神,不是三民主義所特有的,其他主義也有具備平等自由精神的。例如社會主義主張經濟平等,最早的社會主義就叫做平等主義。歐美的民生主義就很重視個人的自由,所以又叫做個人自由主義,簡稱之為自由主義,可見這一解釋並不能顯示三民主義的特性。
2.就三民主義的內容說-三民主義就是民族、民權、民生主義。國父說:「什麼是三民主義呢?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這一說明顯示了三民主義的特性,只有三民主義適合於此一解釋。但這只是說明三民主義的內容,也沒有涉及其他。
何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3.就三民主義的最初目的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什麼是三民主義呢?用最簡單的定義來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中國國民黨以三民主義來革命建國,推翻滿清,統一全國,廢除不平等條約,戰勝侵略強權,使我國從列強瓜分的危機下,一躍為世界四強之一,證明三民主義確為救國主義。但這僅說明了三民主義的最初目的。
4.就三民主義各別目的說-三民主義是促進中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和經濟地位平等的主義。國父在解釋三民主義何以是救國主義時,接著說:「因為三民主義是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和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此說只說明了三民主義的各別目的。民族主義是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的平等,民權主義的目的是促進政治地位的平等,民生主義的目的是促進經濟地位平等。
5.就三民主義的作用說-三民主義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主義。國父說:「何謂三民主義呢?簡單的說,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主義」。又說:「三民主義…和美國大總統林肯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我國現行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足見三民主義之民有民治民享的解釋,已為全國國民所接受。但此一說明仍只說明了三民主義的理想和作用。
6.就三民主義的理想和最終目的說-三民主義就是大同主義。我國國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國父於民生主義演講中亦說:「民生主義….即是大同主義。」此一說明,說明了三民主義的理想和最終目的。
二.三民主義的定義:
綜合以上國父訓示,吾人可以為三民主義歸納為如下的定義:「三民主義者,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者,使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完成救國建國之目的,以達到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平等自由之要求,漸進於世界大同之理想也。」
參.三民主義何以限於三
一.一般人的解釋:
1.三民主義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者,所以三民主義限於「三」。
2.有人認為中國有三大問題,即民族問題、民權問題、民生問題,三民主義分別以三個主義予以解決,故三民主義限於「三」。
以上二說都沒有圓滿解說三民主義何以限於「三」的理由。蓋第一說僅是常識的而非學理的解答,三民主義何以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的理由並沒有說明。第二說中國究竟有若干問題有待解決,言人人殊。隨各人主觀立場而異,看法各不相同。如:
(1)中國青年黨認為我國只有一個問題-國家積弱問題。故提倡國家主義。
(2)中國民社黨認為我國有二個問題-即政治民主和社會經濟的問題。
(3)亦有人認為我國有四個問題-即貧、弱、愚、私四大問題是。
二.三民主義何以限於「三」,民國七年國父在民報發刊詞首先揭櫫三民主義,有如下說明:
「予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羅馬之亡,民族主義興,而歐美各國以獨立。洎自帝其國,威行專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則民權主義起。十八世紀之末,十九世紀之初,專制仆而立憲政體殖焉。世界開化,人智益蒸,物質發舒,百年銳於千載,經濟問題繼政治問題之後,則民生主義躍躍然動,二十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也。」
考察歐美歷史的進化,可知有:
1. 十七、十八世紀之民族潮流。
2. 十八、十九世紀之民主潮流。
3. 二十世紀之社會經濟平等潮流三者。
由歷史進化的事實,我們知道近世有三大潮流,沒有多一個,也沒有少一個,要迎合近世民族、民權、民生三大時代潮流,故國父乃倡導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肆.三民主義何以合而為一
一.三民主義合起來是一個主義:為甚麼三民主義是整個的,不能分開?
因為世界政黨無抱三個主義以革命者,否則畸輕畸重,意見分歧,本身就要分裂。故總統說:「民族、民權、民生三者構成了整個三民主義,我們要全部信奉,不能取其一而捨其他。」又說:「三民主義是不能分開的。」
二.國父漁民報發刊詞中有段文字可以說明三民主義合而為一的理由:
「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述,或於我為方來之大患,要為繕吾群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
三.三民主義革命的特質-「一次革命論」:為甚麼國父主張三民主義要一舉完成?
1.近世民族、民權、民生三大潮流,在歐美經數百年次第發生,革命多次,非常痛苦。蓋武力革命乃不得已之事,必須一舉完成,一勞永逸。馮自由先生說:「為祖國同胞計,為世界人類計,不可不綜合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而畢其功於一役。」國父也說:「決定以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同時並行,一舉而成政治革命之功,兼以塞經濟革命之源。」三種革命,一次完成,足見三民主義必須合而為一。
2.國父隨時都主張迎頭趕上,而後來居上,故吾人不應重蹈歐美覆轍,亦步亦趨僅僅在後跟隨。如歐美多次革命,我們則應一次完成,民生主義在歐美積重難返,我們要早為預防。
3.民生問題 國父不主張用武力解決:我們民族問題,民權問題極為嚴重,可以說是既病而求醫,故武力革命實不可避免。民生問題我國工業尚不發達,分配不均的問題尚不嚴重,只要預為防範即可。可以說是思患而預防,故「中國社會革命則不必用武力。」「譬如一人醫病,與其醫於已發,不如防於未然。」
伍.三民主義的目的
一.最初的目的-是救國和建國:
1.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救國是三民主義最初消極的目的。
2.在國家已獲救之後,「國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以建設中華民國,故建國是三民主義最初積極的目的。」
二.最終目的(亦最高理想)-世界大同:
大同社會久為我國儒家所嚮往,它是三民主義的最高理想,也是三民主義的最終目的。
三.三民主義各別目標:
1.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具體目標是甚麼?
(1)推翻滿清統治,使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2)打倒軍閥完成全國統一,促進各民族的平等融和。
(3)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廢除不平等條約,消滅匪偽政權,使我國成為獨立強大的民族國家。
2.民權主義:民權主義具體目標是甚麼?
(1)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國家。
(2)實行訓政,推行地方自治。
(3)實踐憲政,頒布憲法,建立權能區分的政府。
3.民生主義:民生主義具體目標是甚麼?
(1)發展交通、農、礦、工、商、漁、牧等實業,以抵制外國經濟壓迫,並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2)平均地權,廢除租佃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3)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使中國工業化及社會化。
陸.三民主義的一貫精神:(即三民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平、自由、平等。
「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和平、自由與平等是三民主義的一貫精神。
一.自由:民族主義要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束縛,就是求國家的自由。民權主義主張民權和法治,就是爭取人民的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民生主義承認人人有免於匱乏之自由,同時主張人人有自由生活的權利。
二.平等:民族主義要求中國之國際地位之平等。民權主義要求人民之政治地位平等。民生主義要求人民之經濟地位平等。
三.和平: 民族主義主張各民族間的平等,以維護民族間的和平。民權主義被採用的理由之一,是縮短國內之戰爭。民生主義無論是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都是採取溫和漸進的方法。
柒.三民主義的本質:倫理、民主、科學
一.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倫理:倫理照中國文字的本義說,「倫」就是類, 「理」就是紋理,引伸為一切有條貫,有脈絡可尋的條理,就是人對人的關係。民族主義是根於「天性」,而「天性」就是倫理的根源,也就是民族的基礎。
二.民權主義的本質是民主:民權主義的政治是全民的,全民政治的主權在國民全體,而且民權主義的民主,其基本精神「就是自由與獨立,亦是權利與義務。」「以更多的民主,去革除民主的流弊。」
三.民生主義的本質是科學:科學的解釋,在中國舊名詞上所說的就是「窮理致知」,亦可以說是求精求實。民生主義必須利用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精神,來促進民生主義實行的各種設施。就是民生主義必須利用科學,才能建設民生,亦唯有科學能運用於民生事業上,才能表現科學本能的偉大與可貴。
捌.三民主義與情、理、法
一.民族主義本乎情:「人類感情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感情是民族的感情,因為民族是天然力所造成的。所以團結民族,就要靠人類天然具有的情感」
二.民權主義本乎法:「人類組織的最良法紀,全民政治-即民權主義的政治,要規定各國國民之義務和權利,就全靠法制和紀律來作為平準的標尺。」
三.民生主義本乎理:「人類生活中最合理的方式,是一切人民經濟平等,無論互壓迫榨取之事,而且要是社會上大多數利益相調和,能夠真正做到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地步。」
玖.三民主義與民有、民治、民享
一.美國林肯大總統說of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國父說「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沒有適當的譯文,兄弟把他譯作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義的意思,與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話是相通的」。
二.為何相通?國父說「民族即民有也。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二人所可獨佔」。這就是指國家為人民所共有的意思。「余極主張以民治天下」。這就是指政治應為人民所共管的意思。「天下既為人人所共有,則天下之權利,自當為天下人所共享」。也就是指利益應為人民所共享的意思。
三.相通並不相同,兩者之間仍有區別:
林肯所謂的民有、民治、民享,原是指美國的民主政府而說的。民有是指政府屬於人民,國家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不是屬於君主或貴族。民治是指政府由人民組織而成,即官吏是由人民選舉的,法律是由人民代表議決的。民享是指政府的一舉一動,要符合人民的利益。把民有、民治、民享,從政府的範圍推廣到國家的範圍成為「國為民有、國為民治、國為民享」,那便是三民主義了。
拾.三民主義的連環性
胡漢民先生倡導三民主義連環說,即三民主義合而為一後,三民主義的關係是互相連環的。
一.民族主義是民權民生的民族主義,因而不會變成侵略的帝國主義,也不同於空想的世界主義。
二.民權主義是民族民生的民權主義,因而不會變成專制的極權主義,也不同於虛無的無政府主義。
三.民生主義是民族民權的民生主義,因而不會變成自私的資本主義,也不同於殘暴的極權共產主義。
拾壹.1三民主義的完美性
總統認為現在世界各國所實行的不外下列三種主義,但各有缺點。
一.法西斯主義:忽略民權、民生,只知發展民族,結果變成帝國主義,害人害己。
二.民主主義:忽略民族、民生,結果民權每被資本家所操縱。
三.共產主義:忽略了民族、民權,而解決民生問題的方法也不正確。
世界上三大主義都不完全,也不正確,只有我們的三民主義它是以「公」字為出發點,所以能涵蓋一切,顧及各方面,且均正確,故是最完美的主義。
拾貳.主義與政綱、政策
主義是最高原則,是永遠不變的;為了實現主義,採行的政綱、政策因時因地而不同。故二者的關係如下
主義是一元的,政綱政策是多元的。
主義是固定的,政綱政策是活動的。
主義是根本的,政綱政策是從屬的。
蓋政綱必須根據主義而來,政策的變動性更大於政剛,因為政策的決定,又必須根據政剛而來。
【名詞解釋】
1.主義:國父說:「大凡人類對於一件事情,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義是先有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後完全成立。」
2.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乃國父因襲我國固有之傳統文化,規撫歐美之學說事跡,順應世界潮流,針對中國需要而創立者。其內容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者,使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完成救國建國之目的,以達到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平等自由之要求,漸進於世界大同之理想。
3.政策:就是國家和政黨,根據其標榜的主義,為實現其政治上的目的,而採取的策略。
4.救國主義:指的是三民主義。因為實行三民主義,可以促進中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與經濟地位平等,使國家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國父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5.自由、平等、博愛
三民主義的內容,和法國革命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無異。比較言之:
(1)自由和民族主義相同-民族主義提倡國家自由。
(2)平等和民權主義相同-民權主義提倡人民政治地位平等。
(3)博愛和民生主義相同-民生主義圖四萬萬人的幸福。
所以,三民主義也就是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主義。
6.民有、民治、民享
國父把三民主義解釋為民有、民治、民享。
(1)民族即民有-國家為人民所共有。
(2)民權即民治-政治為人民所共管。
(3)民生即民享-利益為人民所共享。
我國憲法第一條是:「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正是此種精神的充分表現。
【表解】
何謂主義:
主義的定義:
國父說大凡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義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
總統說:大學上「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近道的道,換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主義。近道的意思,就是「實行主義,為期不遠。」
主義構成的要素:
第一是思想-思想通常是由於實際生活遭遇了困難,而尋求解決的方法,所以遭遇問題,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以至於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屬於思想的過程。
第二是信仰-作為主義的思想一定是貫通了的思想,即是合理則的,成系統的,並且有一貫的精神,它沒有矛盾、零碎、混雜、凌亂之失,自然可以獲得人群的信仰。
第三是力量-個人對於某種思想發生了信仰,即擇善固執,身體力行,自然是一種力量。如果某種思想是用來解決大眾的困難,而為大眾所信仰,大家信仰一致,相互團結,萬眾一心,所產生的力量,當然更為偉大。
主義的性質:
1.主義包括思想、信仰、力量,這三者是分不開的。而且是一個產生一個,有一定順序的。
2.思想既然是實際生活產生了困難,也就是說思想是由事實來,有事實做根據,足見主義是有科學性的。
3.貫通的思想可以說就是理想,所以主義在未實現前是理想,實現以後就變成制度。
4.主義由思想而信仰而力量,說明了主義由思想始,而以實行終,主義的知與行是分不開的。
三民主義的定義:1.就最初目的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2.就各別的目的說-三民主義是促進中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和經濟地位平等的主義。
3.就精神說-三民主義就是平等自由的主義。
4.就內容說-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5.就作用說-三民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主義。
6.就理想或最終目的說-三民主義即是大同主義。
總括上列各條,我們為三民主義下一個定義如下:三民主義者,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者,使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完成就救國建國之目的,以達到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地位平等自由之要求,漸進於世界大同之理想也。
三民主義的目的:
最初目的:
救國-在國家未獲救前,三民主義的目的在救國。
建國-在國家已獲救後,三民主義的目的在建國。
最終目的:世界大同。
三民主義的一貫精神:
三民主義的一貫精神是和平、自由與平等-「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謀經濟的平等,這樣做去方才可以免除種種階級衝突、階級鬥爭的苦惱。」
分說:
1.平等的基礎上有和平-民族間國際間平等,便沒有侵略反侵略的戰爭。政治上平等便沒有爭奪政權、反抗暴政的戰爭。經濟上平等,便沒有血腥的階級鬥爭。
2.平等與自由有密切關係-因為國際地位平等,不受不平等條約束縛,便是國家自由。人民政治地位平等,才可以享受到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人民經濟地位平等,則可以享受免於匱乏的自由,每個人才有自由生活的權利。
3平等和自由是一物之二面,而和平是平等自由的產物,故和平、自由與平等是三民主義的一貫精神。
三民主義的本質:
倫理是民族主義的本質-人類感情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感
情,就是民族的感情,因為民族是天然力造成的,所以
團結民族就是發揮人類具有的感情,而這種感情之具體
表現,就在倫理的關係內。
民主是民權主義的本質-民權主義的政治是全民的,其基本
精神「就是自由與獨立,亦是權利與義務。」要以「更
多的民主,去革除民主的流弊。」
科學是民生主義的本質-民生主義必須利用科學的方法和科
學的精神,來促進民生主義實行的各種設施。亦惟有科
學能應用民生事業上,才能表現科學本能的偉大與可
貴。
三民主義與情、理、法:
民族主義本乎情-人類感情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感情就是民
族感情,因為民族是天然力所造成的,所以團結民
族,就要靠天然具有的情感。
民權主義本乎法-人類組織的最良法紀,是全民政治,即民
權主義的政治,要規定各個國民的義務和權利,就
全靠制度與紀律作平準的標尺。
民生主義本乎理-人類生活中最合理的方式,是一切人民經
濟平等,無相互壓迫詐取之事,而且要使社會上
大多數利益調和,能夠真正做到均無貧、和無寡、
安無傾的地步。
主義與政策:
所謂政策,是國家或政黨根據其標榜的主義,為實現其政
治上目的,所採取的具體方策。
二者的區別-主義是根本的;政策是從屬的。
主義是一元的;政策是多元的。
主義是固定的;政策是可變的。
三民主義的連環性:
就民族主義來說-民族主義是民權、民生的民族主義。
所以-不會變成侵略的帝國主義。
不同一空想的世界主義。
就民權主義來說-民權主義是民族、民生的民權主義。
所以-不會變成專制的極權主義。
不同虛無的無政府主義。
就民生主義來說-民生主義是民族、民權的民生主義。
所以-不會變成自私的資本主義。
不同於殘暴的極權共產主義。
三民主義的的完美性:
法西斯主義-忽略民權、民生,只知發展民族。
結果變成帝國主義,害人害己。
民主主義-忽略民族、民生。
結果民權每被資本家所操縱。
共產主義-忽略民族、民權。
解決的是民生問題的方法也不正確。
世界上三大主義,都不完全,也不正確;只有三民主義顧及各方面,且均正確,所以是最完美的主義。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創立
【內容摘要】
壹.三民主義的創立者- 國父孫中山先生
一.國父的生平:
1. 國父姓孫名文,幼名德明,字帝象,好逸仙,又號中山。
2.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5年)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
二.國父的求學經過: 國父自述其求學經過說:「幼讀儒學12歲畢經業13歲隨母往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以後他曾先後在檀島美人設立之書院,以及香港拔萃書室,香港書院求學,除了英文外,復治中國經史之學。21歲改習西醫,26歲以優良成績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國父所學雖為醫科,但其治學範圍,至為廣泛。自稱志窺遠大,性慕新奇。於中學獨好三代兩漢之文,於西學則雅癖達文之道,而格致政事,亦常瀏覽。於人則仰中華之湯武暨美國華盛頓焉。
三.國父的豐富學識:
1.國父所研究者乃革命學-國父說:「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學問也。凡一切學術有可助余革命之知識及能力者,余皆以為研究之原料,而組成余之革命學也。」又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祇好讀書。」所以他的學問既精且博。由他所創立的三民主義,不僅是哲學和科學的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同時也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綜合。因此國父所主張的三民主義,實在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學說,順應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個結晶品。
2. 國父的治學方法-國父說:「近來大科學家考察萬事萬物….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觀察,即科學;一種是判斷,即哲學。」國父治學的方法是科學方法哲學方法並用的。
(1)科學方法:國父說:「凡真知特識必從科學而來。」他在演講民生主義時,曾特別強調:「我們要拿事實做材料,才能定出方法,如果單拿學理來定方法,這個方法是靠不住的。」蓋科學以事實為根據,離開事實即無科學方法可言。國父自幼即接受西方的實證科學教育,舉凡觀察、實驗、分析、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國父治學時均會加以應用。
(2)哲學方法:哲學方法就是判斷。判斷是推理的基礎,推理由判斷發展我來。邏輯就是專門研究推理與判斷的學問。是諸學諸事之規則,思想行為之門徑。國父對邏輯學是有深刻研究的,他認為把邏輯譯為論理學、辨學、名學皆未得至當,而主張譯為理則學。所以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合乎邏輯學的規則,而且能綜合各派邏輯學的思想與方法,融為一爐。故「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
貳.國父創立三民主義的經過
一.三民主義思想的產生:
1.民族、民權主義的思想-「自乙酉中法戰敗之年,始決顛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是則國父二十歲時,立志革命之初,即已有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思想之萌芽。
2.民生主義的思想-倫敦脫險後,留歐考察政治,始知富強如歐美列強者,尚有社會革命之運動會,為一勞永逸計,乃採取民生主義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是則32歲時,已有民生主義之思想。
二.三民主義名稱的提出:
1.民前7年11月國父撰民報發刊詞,始明揭「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之名稱。
2.民前6年11月民報成立週年紀念,國父發表「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講稿,是為「三民主義」名稱見於文字之始。
三.革命需要理論:
1.理論可以指導行動
革命的本質是推翻舊制度而建立新制度。也就是「先有了一個建設的計畫,然後去做破壞的事」。理論可以影響人類的行為,所以革命的「破壞」與革命的「建設」必需在正確的革命理論指導之下,才有良好的結果。三民主義既是國父本其超人的智慧,順應時代的潮流,集合中外的精華,在政治上所得的結晶品,不僅是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同時也是反共抗俄最有力的武器。只要國人服膺革命的理論,集合在三民主義的旗幟下,必然可以完成消滅共匪,復國建國的使命。
2.革命軍的基礎,在於高深的學問。
國父說:「革命的基礎,在於高深的學問」。申論如下:
(1)有了高深的學問則對革命的目的和價值才能認識清楚。
(2)才有犧牲奮鬥的決心和勇氣,才有大膽量。
(3)才有正確的方法,釐訂周密的方案,達成革命的任務。
3.國父的重要著作:
(1)三民主義
A.文言本三民主義-為民國8年,國父首撰,亦稱手撰本,內容較簡。B.白話本三民主義-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改組,需要革命理論作為宣傳之用,於是年在廣州高等師範學校(後改名為中山大學)演講三民主義,由黃昌穀筆記,鄒魯校讀,共十六講,亦稱演講本。民生主義未講完,後由蔣總統於民國42年11月12日補述育樂兩篇,三民主義思想體系於是完成。
(2)建國方略-包括下列三部分:
A.第一卷心理建設-民國7年發表,即孫文學說。共8章,在闡述知難行易的學說。
B.第二卷物質建設-民國10年發表,系國父以英文寫作名為「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計劃書」,簡稱實業計劃,由朱執信廖仲愷等譯為中文,包括十大綱領,六大計劃為我國經濟建設藍圖。
C.第三卷社會建設-民國6年發表,即民權初步。主旨在介紹如何開會?如何討論?就是會議之學。
(3)建國大綱-民國13年4月發表,全文共25條。規定革命建國分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
(4)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民國9年發表,規定清戶口、立機關、設學校、墾荒地、定地價、修道路等六項自治工作之詳細辦法。
(5)錢幣革命-民國9年發表,是用紙幣取代金銀之地位,而改革貨幣,穩定金融的一種政策。
(6)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民國13年的發表,該宣言就中國現狀,以及本黨之主義、政綱、政策,臚述頗詳。
4.總統有關三民主義的著作:
(1)總統總理遺教六講-民國24年發表。
(2)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民國28年發表。
(3)中國經濟學說-民國32年發表。
(4)中國之命運-民國32年發表。
(5)土地國有要義-民國41年發表。
(6)三民主義的本質-同上。
(7)反共抗俄基本論-同上。
(8)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民國42年發表。
(9)蘇俄在中國-民國46年發表。
【名詞解釋】
1. 建國方略:為國父手著共分三卷。第一卷心理建設,民國7年發表,即孫文學說。第二卷物質建設,民國10年發表,即實業計畫。第三卷社會建設,民國6年發表,即民權初步。
2. 建國大綱:建國大綱是 國父關於政治建設最簡要確實的寶典。全文共25條,於民國13年4月12日發表。以掃除障礙為開始,以完成建設為依歸,把革命建國的程序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期,並詳列每一時期的工作內容。
第三節 三民主義的時代背景
【內容摘要】
主義是時代的產物,三民主義雖由 國父具超人的智慧,淵博的學識所創立。但這絕不是單純主觀的想像而來的。而是考察世界的大勢,洞觀古今的潮流所得的結晶品。所以三民主義的創立,自有其時代背景。茲分述三民主義的時代背景如下:
壹.民族主義的時代背景
一.中國方面:
1.滿清入主中原-滿清入關,壓制我漢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國民之痛,260年來如一日。
2.帝國主義入侵-帝國主義入侵清廷無力應付,喪權辱國,淪為是次殖民地之地位,瓜分之禍,迫在眉睫。
3.反清會黨的影響-會黨以反清復明為宗旨,成立秘密組織,傳播民族思想,對中下層民眾影響甚深。
4.太平天國的起義-以討胡興漢,申民族之大義,事雖不成,但卻為
國父民族革命之先導。
二.西洋方面:
1.人文主義的影響-人文主義以人為本位,改變了傳統的觀念,刺激方言文學的發生,促進了民族意識的發展。
2.宗教改革的發生-使宗教民族化。人的思想獲得解放,對神的觀念有了改變。
3.民族文學的興起-方言文學產生,民族文學興起,民族情感賴以激發。
4.民族國家的出現-君主為增加個人威權,一面的削弱教會勢力,一面遏止封建勢力,獲得自主與統一,形成民族國家。
貳.民權主義的時代背景
一.中國方面:
1.政治專制-貴滿賤漢,滿人坐食,漢人納糧,極不平等。君主具有無上威權,人民生命財產一無保障。
2.內政腐敗-清中葉後,朝政腐化,賣官賣爵,賄賂公行,官吏貪瀆,盜賊橫行。
二.西洋方面:
1.美國革命-美國獨立出現了近代第一個共和國,即時制定了第一部三權分立的成文憲法。
2.英國革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
3.法國革命-影響各國民權革命更大,此後各國民權革命,有似風起雲湧。
叁.民生主義的時代背景
一.中國方面:
1.民生凋敝-清中葉後,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2.列強榨取-列強劃分勢力範圍,對我實行經濟侵略,民窮財盡。
3.工業不振-列強利用特權,壟斷我國市場,使我國工業無法抬頭。
4.農業落後-生產減少,土地分配不均。
二.西洋方面:
1.社會問題嚴重-工業革命後,貧富不均,勞資對立,勞動階級生活不易,社會問題嚴重。
2.社會主義發生-反對資本主義,主張解決社會問題,極為流行。
3.社會政策實施-資本主義國家鑑於社會問題之嚴重,思有以補救,避免社會革命,採行社會政策,注意勞動者的利益。
第四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內容摘要】
任何一種新的學說和主義,大都有其思想淵源,或稱歷史淵源。不可能前無古人,突然產生出一種聞所未聞的思想。所以思想淵源和時代背景是有區別的。思想淵源乃理論的影響;時代背景乃事實的影響。
12年 國父作中國革命史曾說:「余之某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之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綜括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可分為如下三方面:
一.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二.規撫歐洲學說事蹟者。
三.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壹.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民國十年國父答第三國際代表馬林曾說:「中國有一個道統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的。」所以
國父的思想淵源於中國正統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孔子以後中國道德文化上繼往開來的大聖。其博大精深之處,可以說推之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茲分述如次:
一.仁愛思想-「國父全部遺教係以民生為中心,仁愛為基點。」孔子說:「己立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儒家主張忠恕之道,盡己為忠,推己為恕,忠恕之道,便是推己及人,也便是仁愛。三民主義民族方面主張中華民族自求解放,更主張扶濟傾危,對於滿州不以復仇為事。民權方面打倒專制的人為不平等。民生方面剔除獨佔資本,使國民財富均衡,沒有貧富懸殊的病態。都是仁愛思想具體表現。至於國父奔走革命,鞠躬盡瘁,卻又兼有墨子摩頂放踵的精神了。
二.民族思想:「民族思想實吾先民之所遺留,初無待於外鑠也。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揚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點。」
1.孔子的民族思想:孔子作春秋,尊王攘夷,嚴夷夏之防,曾讚美管仲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袵矣。」
2.孟子的民族思想:「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嚴定夷夏界限,是民族思想的基本要求。 國父曾說:「夷夏大防,為我歷代聖人之嚴且厲者。」
國父之對於朱元璋、洪秀全、以及清代的會黨,每有讚許之詞,用意也就在此。
國父之民族主義,「對於滿洲不以復仇為事,而務與之平等共處於中國之內。」「民族主義並非是遇著不同種族之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許那不同族的人,來奪我民族的政權。」這種不報復,不排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精神的發揚。對狹隘的民族主義自屬「改良其缺點」,而且有所「發揚光大」了。
此次有值得一提者,即中國的固有民族思想,其重點在民族文化的保存。如外來民族接受了中國文化,就視為同類不加排斥,所謂「夷狄進於中國者中國之。」
三.民本思想: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又孔子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禪讓,不以天下為私。書經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都足以說明我國固有民本思想。
「至於中國歷代相傳的考試和監察二權,各國之所無者,我國昔已有之。」
我國雖有民本思想。「然以有其思想而無制度(雖主張政府應為人民謀幸福,但仍主張有君主)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於歐美。」所以民權主義有若干思想乃是規撫歐洲學說事蹟者。
四.民生思想: 國父說:「民生兩個字是中國向來用慣的一個名詞,我國常說什麼國計民生」。可知民生思想也是由傳統思想而來的。
1.孔子認為「均無貧」,故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至於禮運大同篇「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更是民生主義的極致。
2.孟子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使民養生送死無憾。」「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管子「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義」。都注重養民和保民。
3.「像周朝所行的井田制度,漢朝王莽想行之井田方法,宋朝王安石所行的辦法,都是民生主義的事實。」管仲的官營鹽鐵,漢武帝的鹽鐵國營及均輸制,便是大企業國營。更是民生主義的極致。我國固有的思想雖然主張均產和大同。但是因為西歐工業革命後社會發生種種病態,而求所防範之道,則有不少是規撫歐洲事蹟的。
貳. 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
國父自述「幼嘗遊學外洋,於泰西之語言文字政治禮俗,與夫天算輿地之學,格物化學之理,皆略有所窺,而尤留心於富國強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規。」
國父少年時曾求學與檀島香港,壯年復暢遊歐洲。對歐美學說制度,自有深刻之研究。有可貴者為依據我國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作有選擇之吸收。(此處所謂的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包括美洲在內-編者註)舉其要者計:
一.民主政治 國父說:「中國的革命思想是發源於歐美,平等自由的學說,也是由歐美傳進來的。」又說:「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歐美。」歐美學說影響於民權主義者有:
1.柏拉圖-著理想國一書,內有實行全民政治的描寫。
2盧梭-著民約論。主張天賦人權,認為國家的起源由於社會契約,對於鼓吹平等、自由,厥功甚偉。
3.孟德斯鳩-著法意、又名萬法精義。主張三權分立,把國權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份。三權分立制度,歐美立憲諸國,莫不一致遵行。
4.喜斯羅-主張彈劾權應該獨立。
5. 丁韙良-批評美國分贓制度,主張考試權獨立。
6.威爾却斯-主張全民政治。
7.林肯-曾有民有、民治、民享的名言。
歐美事蹟影響於民權主義者有:
1.美國獨立戰爭後,訂頒成文的三權分立憲法,建立了世界第一個民主國家。
2.法國大革命,人民爭取自由平等,推翻君權專制,打倒封建制度。3.英國的清教徒革命、光榮革命、實施民主憲政的史蹟。
4.瑞士實施直接民權制度。
但 國父之所謂「取資歐美」絕不是盲目的全盤模仿,而是有理智的加以選擇,取捨之間,極有分寸。如西洋三權分立的主張,國父並不全盤抄襲,而將我國固有的考試監察制度,仍予保留,合成為五權憲法,可資證明。
二.實業革命:亦譯「產業革命」或「工業革命。」機器發明後,生產技術大進,生產量突飛猛進,手工業受到自然淘汰,勞資之衝突與對立日趨尖銳,而社會問題以起。此種革命發軔於英國-通常以1769年瓦特發明蒸汽機起-自十八世紀末葉,至19世紀初葉,而普及於全歐。歐美近代的物質文明,便是工業革命的結果。我國工業落後,普遍貧窮,必須「工業化」以求富。故 國父上李鴻章書主張「物盡其用。」便是提倡科學,利用機器,以發達生產。實業計畫更主張我國工業革命與社會革命一舉完成。
三.社會主義:歐美自機器發明,而貧富不均之現象,隨以呈露,橫流所激,經濟革命之燄烈,乃較政治革命為尤烈。…因念吾國經濟組織,持較歐美,雖貧富不均之現象無是劇烈,然特分量之差,初非性質之殊也,且他日歐美經濟之影響及於吾國,則此種現象,必與日俱增。故不可不為綢繆未雨之計,由是參綜社會諸家學說,比較其得失,覺國家產業主義尤深穩而可行。」
社會主義派別頗多, 國父之民生主義,對於各家學說均有所參酌損益,分述如下:
1.集產社會主義-主之者亨利喬治,著「進步與貧困」一書。主張土地公有。
2.共產社會主義-主之者馬克思,著「資本論」一書,主張資本公有。國父認為「亨氏與馬氏二家之說,表面上似稍有不同,實則互相發明,當並存之也。」亨氏的土地思想如「照價抽稅」「漲價歸公」,
國父平均地權曾加採用。馬氏的階級鬥爭,在謀事後之補救; 國父的節制資本在防患於未然。難怪 國父批評馬克思只是社會的病理學家,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
3.國家社會主義-德國俾士麥曾予實行,防止了社會革命的發生,國父譽俾氏為近代之「桑弘羊」,讚其眼光遠大。
此外在哲學思想方面,對 國父有影響者尚有下列諸人,略述如次:
1.威廉氏:美國人,民10年出版「社會史觀」,駁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他說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是不對的,社會問題才是歷史的重心。而社會問題又以生存為重心,那才是合理。
國父民生主義第一講論述民生史觀時曾說:「這位美國學者最近的發明,是恰恰和本黨的主義若合符節。」
2.克魯泡特金:俄人,無政府主義者,1902年出版「互助論」。 國父主張人類以「互助」為原則,所謂「後達爾文而起之哲學家」即影射著他。
3.達爾文:英人,1859年著「生物本源」一書,又名「物種原始」或稱「進化論」主張生物由進化而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孫文學說第四章引述頗多,
國父認為物種是以「競爭」為原則的,但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叁. 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一.心物合一: 國父認為宇宙間包含兩種東西,一為物質,一為精神,物質為體,精神為用。物質既然不能脫離精神而存在,精神亦不能脫離物質我永生。宇宙的本體是心物合一的。
二.民生史觀:民生哲學是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人類求生存為社會和歷史的重心,因為人類要不斷求生存,社會才有不停的進化。所以民生是社會進化的重心,而社會進化又是歷史重心。故歷史的重心是「民生」,而非「物質」。
三.知難行易: 國父為糾正國人數千年來「知之匪艱,行之維艱」的錯誤思想,於民國8年手著「孫文學說」一書,來闡明「知難行易」的道理,說明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鼓勵國人革命力行的勇氣。
四.權能區分: 國父認為政治中有兩個力量。一個是政權,是人民管理政府的力量;另一個是治權,是政府自身的力量。政權交由人民掌握,用來管理政府。政府有治權,可以替人民辦事,為人民謀幸福。這便是權能區分。
五.五權憲法: 國父將孟德斯鳩之立法、司法、行政三權,與我國固有之考試、監察兩種制度,合併為五種治權,分別屬於五個不同機關,各自獨立行使職權,而又分工合作,在分立之中仍相連屬,發揮功能,完成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這是現代最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
六.革命民權: 國父認為民權是時勢和潮流造就出來的,祗有贊成革命者始可以享受民權,不贊成革命的人便不得享受民權。是對洛克、盧梭等天賦人權論者的一種糾正。
七.均權制度:在政府權力的劃分上, 國父主張「凡事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畫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畫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
八.實業計劃:為吾國經濟建設的藍圖,完成於歐戰結束之際,內分六大計畫,十大綱領,旨在以計畫經濟,有計畫的完成中國實業之建設。
【名詞解釋】
1.盧梭:法人(1712-1778)倡天賦人權說,著有民約論一書,認為平等自由乃天賦的權利,國家是由契約成立的,如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的權利,人民便可推翻它。這天賦人權的理論,歷史上雖找不出證據,和進化的道理相衝突。但其目的在反對君主政治的不平等,所以國父說:「盧梭提倡民權的始意,則是政治上千古的大功勞。」
2.孟德斯鳩:法人(1689-1755)對英國的憲政很是傾慕,曾著法意(即萬法精義)一書,極言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之善。氏云:「自由政治只能於溫和之政府見之,溫和政府在於執政者之不越權,然有權者必越權。」補救之道,便是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以權止權,這便是歐美政治上的制衡原則。
3.達爾文:(1809-1882)英人,生物學家,著進化論,又名「物種原始」。主張生物由進化而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國父認為物種是以「競爭」為原則的,但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4.馬克思:(1818-1883)德人,系出猶太,係共產主義之創始人,因態度激烈,為德國所放逐,著有資本論,其重要的學說有唯物史觀、階級鬥爭論、剩餘價值說等。
5.卓治基亨別:通譯為亨利喬治,美人。著「進步與貧困」一書,主張土地公有及單一稅制。
國父說:「其說曾風行一時,為各國學者所贊同。其發明地價稅法之理由,尤為精確,遂發生單稅社會主義之說。」6.萬法精意:又名法意。為法人孟德斯鳩所著,「該書大要為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中任何二權,合併於一人或同一機關之手,人民則將毫無自由,如三權合一則其危險更不堪設想。」補救之道,就是將此三權分操於三個機關,使他們相互牽制相互平衡。美國革命成功,訂頒憲法,便根據孟氏三權分立的學說來建立政府。
7.物種原始:亦名進化論,為英人達爾文所著。
國父說:「達爾文氏從事於動物之觀察,費20年勤求探討之功,而始成其「物種由來」一書,以發明物競天擇之理。」學者多稱為時間之大發明,與牛頓萬有引力之為空間之大發明相媲美。
8.民約論:為法國盧梭所著:民權主義第一講曾說:「盧梭是歐洲主張極端民權的人,因為他的民權思想,便發生法國革命。盧梭一生所有民權思想最要緊的著作是『民約論』。民約論中立論的根據,是說人民的權利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各人都有天賦的權利,不過人民後來把天賦的權利放棄罷了。」
國父是主張革命民權的,所以他批評盧梭的言論,和歷史上進化的道理相衝突。
9.資本論:為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所著。是書分三卷,卷一為馬氏生前手撰。歿後,恩克斯集其遺稿成卷二、三。在是書中,在是書中,馬克思把商品的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主張人類的勞動是構成商品價值的原因。社會平均的必要勞動時間是決定商品價值的標準。生產工具是不變資本,勞動力是可變資本,只要延長勞動的時間便可獲得多餘的勞動所生產的東西,這就是剩餘價值,為資本家所剝削。
【表解】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國父說:「余之某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之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
壹.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國父民國十年答第三國際代表馬林曾說:「中國有一個道統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的。」
一.仁愛思想-總統說:「國父全部遺教係以「民生」為中心,「仁愛」為基點。」儒家主張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便是推己及人,也便是仁愛。
二.民族思想:
1.孔子嚴夷夏之防,讚美管仲曰:「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袵矣。」
2.孟子說:「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3.
國父稱朱元璋「以光復大義,昭示來茲。」
4.
國父稱洪秀全「揚皇漢之武功。」
5.歷代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鄭成功等民族英雄的正氣螃礴,深入人心。
民族思想實吾先民之所遺留,初無待於外鑠也。
三.民本思想:
1.書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2.孔子:言必稱堯舜,「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孟子:「民為貴,君為輕。」「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4.中國歷代相傳的考試和監察二權,各國之所無者,我國昔已有之。
我國雖有民本思想。然以有其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於歐美。
四.均產思想:
1.禮運大同篇「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2.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足食足兵。」
3.孟子:「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4.周朝所行的井田制度,漢朝王莽想行之井田方法,宋朝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義的事實。
以上1項與2項前段為均產是我國傳統的思想,2項後段與3項都是民生主義的言論。
貳. 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
一.民主政治
1.學說:A.盧梭-著民約論。主張天賦人權。
B.孟德斯鳩-著法意、又名萬法精義。主張三權分立。
C.喜斯羅-主張彈劾權應該獨立。
D.丁韙良-主張考試權獨立。
E.威爾却斯-主張全民政治。
F.林肯-主張民有、民治、民享。
2.事蹟:A.英國-1642年清教徒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
B.美國-1776-1783年獨立戰爭,成立共和國,制頒憲法。
C.法國-1789年大革命。
D.瑞士-直接民權。
二.工業革命:A.18世紀後半葉,最先發生於英國。
B.用機器代替手工業生產,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引起
社會制度的大改變。
C. 國父主張我國工業革命與社會革命一舉完成。
三.社會主義:1.歐美自機器發明,而貧富不均之現象,愈為尖銳,遂
有各派之社會主義產生。
2.分派:A.集產社會主義-亨利喬治主之,亨氏提土地公有。
B.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之,馬氏倡資本公有。
C.國家社會主義-俾士麥主之,俾氏主張用國家力量,推行各種社會政策。
D.國父對各家之批評:
對亨氏-亨氏土地思想如照價收稅、漲價歸公,國父平均地權曾加採用。
對馬氏-馬氏之階級鬥爭在謀事後之補救,只是社會之病理學家,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
對俾氏-讚其眼光遠大,譽為近代「桑弘羊」
叁.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1.心物合一的哲學。
2.民生史觀的主張。
3.知難行易的學說
4.權能區分的理論
5.五權憲法的制度
6.革命民權的創說
7.均權制度的創立
8.實業計畫的擬訂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內容提要】
壹.革命的意義
一.何謂革命? 國父說:「革命之有破壞,與革命之有建設,固相因而至,相輔而行者。」「革命之破壞,非常之破壞,亦速之破壞也。革命之建設,非常之建設也,亦速成之建設也。」又說:「天然之進化,勢所必至,理有固然,今欲以人事,速其進行,是謂之革命。」「革命的意思與改造是完全一樣的,先有了一種建設的計畫,然後去做破壞的事,這就是革命的意思。」革命也就是「除舊佈新」。即用迅速和激烈的手段,破壞舊有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合理制度,使多數人得以享受幸福生活之謂。
二.下述情況不得謂為革命:
1.只有破壞而無建設: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今日毛匪,殺人如麻,人民生活更形痛苦,不得謂為革命。
2.戰爭雖有破壞,戰後復員,當亦有建設,但如未帶來制度的改變,亦不得謂為革命。
3.社會緩慢的進化,雖亦有制度的改變,但順其自然,沒有人為的因素,沒有激烈的行動,亦不得謂為革命。(工業革命雖亦無劇烈之行為,但帶來人類社會制度重大的改變,故意革命目之。)
貳.革命的種類
國父說:「今日之革命與古代之革命不同,在中國之古代,固已有行之者,如湯武革命為帝王革命,今日革命則為人民革命。」「夫湯武革命孔子且艷稱之。彼不過帝王革命,英雄革命。而我則為人民革命,平民革命,乃前不及見後不再來之神聖事業。」「前代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足見 國父領導的人民革命,平民革命,即是國民革命。今日共產邪說橫行,又有所謂的階級革命之名詞者。茲將各種革命列述如下 :
一.英雄革命:如古代湯武革命,弔民伐罪,應天順人,但祗由一二人主持,少數人附從。只能稱為英雄革命。
二.帝王革命:後世朝代的鼎革,只是爭奪帝位,為了一人一姓的尊榮,往往殺人盈野,祗是以暴亦暴,不能當「革命」的美名。
三.國民革命:「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故國民革命: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1.就性質上說:國民是三民主義的革命。
2.就作用說:國民革命是為全民的利益而革命。
3.就群眾基礎說:國民革命是由全國人民共同參加的革命。
國民革命既是為了全民的利益,不是為了某一階級某一部分人的私利,所以道德最為崇高。國民革命是全國人民共同參加的革命,不是某一階級所包辦的,凡是中華民國國民,都有參加革命的神聖權利和義務,所以力量最偉大。國父說:「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國民革命在道德上既最為崇高,所發生的力量既最為偉大,是應天順人的事業,其成功乃是必然的。試述國民革命的目的?國民革命與階級革命有何區別?
四.階級革命:共產匪徒把人類社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使之對立衝突,這就是階級革命。所以階級革命就性質說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就作用說是為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而革命,就群眾基礎說是無產階級參加的革命。無產階級在工業不發達的我國不過數百萬人,只是全民族極少的一部分人,所以無產階級的利益只是少數人的私利而已。尤其是他們出發點是自私的、仇恨的,他們只有破壞而無建設,其行徑與黃巢闖獻同出一轍,盜用莊嚴神聖的「革命」名詞,真是太無恥了。
叁.革命的原動力-誠
總統說:「我們要擔負非常的革命事業,先要有一個革命的原動力,沒有偉大深厚的原動力,斷不能發生成仁取義的決心,和生死不渝的毅力,我們革命的原動力是什麼?這張表上列得很清楚,分開來說,就是智仁勇三個字。合攏來說,就是一個誠字。」
戴季陶先生也說:「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何?誠也。誠也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民國11年出 國父講演軍人精神教育,提出智、仁、勇三達德為革命者修養的基本德目,茲分述如下:
一.智-革命在破壞舊制度,建設新制度,了解舊制度之非和新制度之是,都需要知識,才知道自己對國家對民族所負的責任,才能力行革命。
二.仁-即博愛,「革命的目的,以保國而存種,至仁之事,何嗜於殺」。「革命的責任是愛民的,不是害民的。」乃仁之大者。
三.勇-就是「篤行」,勇於「行仁」,不懼一切。
總統說:「就智仁勇三達德是革命精神之所由發生,亦是革命事業之所由成就;而歸結其總的原動力,則是中庸上所說的所以行之者一也的誠字」。蓋誠於中,必形於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故誠者必行,而且行必篤。革命的動力便發而為革命的行動。
肆.國民革命的方略
國父說:「余之從事革命,建主義以為標的,定方略以為歷程。集畢生之力以赴之,百折不撓,求天下仁人志士,同趨於一主義之下,以同致力,於是有立黨。求舉國之人民,共喻此主義,以身體而
力行之,於是有宣傳。求此主義之實現,先破壞而後有建設,於是有起義。」茲述立黨、宣傳、起義之經過如下:
一.立黨- 國父領導革命,要團結革命同志,凝結革命力量,首由組黨入手。茲將中國國民黨建黨沿革,簡介如下:略述國父所創之革命組織及演變?
1.興中會:1892年(光緒十八年) 國父在澳門組織興中會,是為最初之組織。1894年(光緒20年歲次甲午)適中日戰爭發生,清軍敗績,國父又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並發表宣言,是為國父正式組黨之始。2.同盟會:1905年夏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綱佈告天下。 國父正式揭櫫三民主義之主張。
3.國民黨:民國元年8月成立於北京,推 國父為理事長,但因分子複雜,龍蛇雜處,黨務始終為宋教仁代理。
4.中華革命黨:民國三年7月在東京改組國民黨成為中華革命黨。國父當選總理。
5.中國國民黨:中華革命黨成立後,在國內迄未公然組黨,而海外黨員仍多沿國民黨名義,致有名稱雜亂名實不符之嫌。
國父於民國8年10月10日復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相沿至今。溯自
國父檀香山成立新中會,迄今70餘年之歷史。
二.宣傳- 國父從事革命,從宣傳開始,所謂「鼓動風潮,造成事實」是。茲將各時代重要宣傳刊物及文獻類述如下:
1.興中會時代:命陳少白創「中國報」於香港,國父並著「倫敦被難記」,鄒容著「革命軍」,章太炎著「駁康有為書」,均一時傳誦。
2.同盟會時代:創辦「民報」於東京。
3.中華革命黨時代:創辦「民國雜誌」以東京。
4.中國國民黨時代:創辦「建設雜誌」於上海。
國父更於廣州演講三民主義,以應同志宣傳之需。
三.起義:國父領導起義以推翻滿清,辛亥以前凡10次。
1.第一次起義為甲午戰後廣州之役,黨人陸皓東殉難,為革命而犧牲者第一人。
2.第10次起義為辛亥3月29廣州新軍之役,黨人犧牲者72人。
3.辛亥以後,因革命需要, 國父又發動討沿袁、護法、北伐三役。前2次相當成功,後一役未及身見完成。
民13以前 國父運用上述方略雖頗多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 國父詳加檢討,又提出建軍、外交兩項目:
四.建軍-在廣東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黨軍,卒賴此革命武力,統一廣東、完成北伐,贏得抗戰勝利,對國民革命建功至偉。
五.外交-國父積40年 革命之經驗,在外交上主張「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伍.國民革命的程序(亦即革命的方略)
一. 國父於民國12年著中國革命史有言:「余之革命方略,規定革命進行之時期為三:第一為軍政時期,第二為訓政時期,第三為憲政時期。」
二. 國父的此項主張早在民前7年中國同盟會軍政府宣言中即已提出四綱三序的主張。
1.四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所主張的四大政綱是什麼?
2.三序-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
三.民13建國大綱分建設之程序為三期,即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
陸.國民革命的分期
國民革命分為那三期?各期的起迄時間、革命對象、革命性質各如何?
國父由組織興中會,倡導國民革命,及今已有70年餘的歷史,茲依據總統手著反共抗俄基本論,國民革命可分為如下三期:
一.國民革命第一期
1.時間-自壬辰至辛亥凡20年。(壬辰即1892年光緒十八年)
2.革命對象-清廷。
3.革命本質-政治革命,亦即民權革命。
4.革命成就-民權革命的成就乃在於(1)推翻君主專制,(2)創建中華民國,(3)頒行臨時憲法,(4)成立議會政治的規模。
二.國民革命第二期
1.時間-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勝利,凡34年。
2.革命對象-軍閥和軍閥所依以生存的帝國主義。
(1)前半段-民元至13為一階段;在這一階段裡,本黨的革命奮鬥,是為了保障民國,打倒軍閥。
(2)後半段-民13以後為一階段,北洋軍閥已告肅清,本黨遂直接與帝國主義正面衝突,最後更起而對日抗戰。
3.革命的本質-民族革命。
4.革命任務-乃在於(1)撤消不平等條約,(2)打倒侵略強權,(3)為國家取得獨立自由地位。
三.國民革命第三期
1.時期-自抗戰勝利以來。
2.革命對象-為共產國際第五縱隊之朱毛奸匪。
3.革命本質-人民生活方式的社會鬥爭。
4.革命的任務-是要求社會生存,國民生計,和群眾生命獲得確實之保障,亦就是民生主義以及民族與民權主義的革命。
反共抗俄就是革命革命第三期的任務。以民生主義的全民利益去打倒共匪所標榜的階級利益,和他們實際所代表的少數匪酋、匪幹的私利。所以在本質上是社會鬥爭,俄寇自尼布楚條約以來即是侵略我國的世仇大敵,共匪是共產國際用來滅亡中國的工具,在本質上是一個漢奸政權,所以又是民族革命。共匪對內實行恐怖與獨裁,所以又是民權革命。
柒.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一.主義與革命的關係
革命既在改善大眾的生活,便須針對現實,有正確的方法和目標,這正確的方法和目的便是主義。僅僅有了主義而沒有革命的實際行動,主義也就是只是一種思想或學說,不能產生救國救世的力量。革命的目的既在實行主義;主義的實現,就是革命的成功。
二.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的關係:
1.國民革命是三民主義的實踐行動-國民革命的目的就在實踐三民主義。革命革命的本質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經濟革命,其目的乃在實行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70多年來國民革命的過程,如推翻滿清,剷除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實施反共抗俄,以及由訓政實行憲政的過程,無一不是三民主義的實踐行動。中國國民革命為何以三民主義為為革命的最高原則?試申論之
2.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的指導原則-革命是一種非常破壞與非常建設的事業。但破壞些什麼?建設些什麼?這就非要有主義來指導不可,三民主義就是國民革命的指導原則。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就是用來指導國民革命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所以總統說:「民族主義為心理建設與倫理建設的原則;民權主義為政治社會建設的原則;民生主義為經濟與物質建設的原則。綜合言之,三民主義即為統攝心理、物質、政治、社會四大建設,以完成國家建設,即整個革命之最高指導原則。」
捌.三民主義與反共抗俄
一.實行三民主義必須反共抗俄 試就三民主義觀點,說明「暴政必亡,反共必成」
1.就民族主義講:民族主義的本質是倫理,主張發揚民族倫理道德,提高民族感情;在民族國家的原則之下,首先要求我國民族之獨立自由,進而打倒帝國主義,求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國民革命,以謀全國人民的利益,謀求全人類的利益。而蘇俄與共匪都是奉行共產主義,摧毀倫理道德,提倡「工人無祖國」,企圖征服世界,奴役人類。蘇俄自始即想赤化中國,作為他征服世界的墊腳石。朱毛共匪在他主子蘇俄卵育之下,破壞我民族文化,家族倫理和國民道德,終於竊據大陸,達到蘇俄征服我國家奴役我人民的目的。蘇俄的本質為帝國主義,是中國的世仇大敵;共匪的本質為漢奸,是出賣國家的蝥賊(危害公眾的不良份子),所以實行民族主義、必須反共抗俄。
2.就民權主義講:民主是民權主義的本質。實行全民政治,提倡自由平等,厲行法治,保障民權。而俄帝與共匪的主權在獨裁者,實行極權政治,假民主之美名,而行階級專政之實。在俄帝與共匪雙重壓迫之下,大陸上的同胞,無參政的基本權利,失去了一切自由。民主與獨裁勢不兩立,所以實行民權主義必須反共抗俄。
3.就民生主義講:民生主義以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的方法,同時解決生產與分配問題,旨在「均富」,調劑公私經濟的盈虛,以增進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謀經濟之自由平等。而俄帝與共匪實行共產主義的結果,造成「均貧」,剝奪人民的財產及其生產的成果。共匪進一步,製造矛盾恐怖,以「三反」,「五反」種種鬥爭的方法,破害,屠殺人民,並強迫組織「人民公社」,製造飢荒,控制人民的生活而奴役之。現在是第三期國民革命,革命的本質,是人民生活方式的社會鬥爭,我們必須就生死榮辱和自由與奴隸兩者之間,有所抉擇,所以實行民生主義,必須反共抗俄。
【名詞解釋】
1.革命: 國父說:「革命的意思與改造是完全一樣的,先有了一種建設的計畫,然後去做破壞的事,這就是革命的意思。」又說:「革命之有破壞,與革命之有建設,固相因而至,相輔而行者。」「革命之破壞,非常之破壞,亦速之破壞也。革命之建設,非常之建設也,亦速成之建設也。」故革命即所謂「除舊佈新」。即用迅速和激烈的手段,破壞舊有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合理制度,使多數人得以享受幸福生活之謂。
2.國民革命: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所以國民革命就性質上說,就是 國父所領導的三民主義的革命。就作用說,是為全民的利益而革命,就群眾基礎說,是由全國人民共同參加的革命。。
3.階級革命:為馬克思所倡,共產匪徒把人類社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使之對立衝突,這就是階級革命。共匪所謂的無產階級,指的是工廠工人,在工業不發達的我國不過數百萬人,只是全民族極少的一部分人,所以無產階級的利益只是少數人的私利而已。
4.革命方略: 國父說:「余之從事革命,建主義以為標的,定方略以為歷程。」其所定之革命方略一為立黨,二為宣傳,三為起義,四為建軍,五為外交,並規定實施程序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
5.四綱三序:同盟會軍政府宣言,四綱三序的主張。
四綱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三序即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
6.民族革命:就是種族革命,乃一民族為反抗他民族壓迫,爭取自己民族自由獨立的一種革命。
7.政治革命:就是民權革命或民主革命,乃人民為推翻君主或少數極權者的政治壓迫,爭取政治上平等自由的一種革命。
8.社會革命:就是民生革命。乃爭取經濟平等的一種革命,其目的在打倒資產階級,平均社會財富,使人民生活富裕,經濟平等。
9.
國民革命的最大成就
(一)依時間的先後說:
(1)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2)掃除軍閥,完成國家統一。
(3)
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國家的獨立。
(4)對日抗戰的勝利,光復了臺澎。
(5)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奠定了光復大陸,消滅共匪的根基。
(二)依主義的內容說:
(1)民族主義方面:對內推翻滿清的統治,剷除軍閥的割據;對外打倒帝國主義的侵略,取消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統一獨立的國家。
(2)民權主義方面:推翻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推行地方自治、實施憲政,使中國成為民主政治的國家。
(3)
民生主義方面:諸如財政金融的改革,交通水利的興建,社會福利的推行,工礦農業的發展等,都有顯著的成就,使中國成為富強康樂的國家。
【表解】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壹.革命的意義
一. 國父說:「革命兩字,與改造是完全一樣的,先有了一種建設的計畫,然後去做破壞的事,這就是革命的意思。」
二.革命的二步工作:
1.有建設-非常之建設也,亦速成之建設也。
2.有破壞-非常之破壞,亦速之破壞也。
貳.革命的種類:
一.英雄革命:如古代湯武革命,弔民伐罪,應天順人。
二.帝王革命:後世朝代的鼎革,祗是以暴亦暴,不能當革命的美名。
三.國民革命:
1.「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
2.內容:
A.就性質上說-是三民主義的革命。…目標最正確。
B.就作用說:是為全民的利益而革命。…道德最崇高。
C.就群眾基礎說:是由全國人民共同參加的革命。…力量最偉大。
成功是必然的。
四.階級革命:
1.共產匪徒把人類社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使之對立衝突,這就是階級革命。
2.內容:
A.就性質說-是共產主義的革命。
B.就作用說-是為了無產階級的利益而革命。
C.就群眾基礎說-是無產階級參加的革命。
在工業不發達的我國不過數百萬人,只是全民族極少的一部分人,所以無產階級的利益只是少數人的私利而已。
叁.革命的原動力:
1.分開來說-是智仁勇三個字。
2.合攏來說-就是一個誠字。誠也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肆.國民革命的方略(亦即國民革命的程序):
國父說:「余之革命方略,規定革命進行之時期為三:第一為軍政時期,第二為訓政時期,第三為憲政時期。」
伍.國民革命的分期
一.第一期:
1.起迄時間-自壬辰至辛亥凡20年。(壬辰即1892年光緒十八年)
2.革命對象-清廷。
3.革命本質-政治革命,亦即民權革命。
4.革命成就-民權革命的成就乃在於(1)推翻君主專制,(2)創建中華民國,(3)頒行臨時憲法,(4)成立議會政治的規模。
二.第二期
1起迄時間-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勝利,凡34年。
2.革命對象-軍閥和軍閥所依以生存的帝國主義。
(1)前半段-民元至13為一階段;在這一階段裡,本黨的革命奮鬥,是為了保障民國,打倒軍閥。
(2)後半段-民13以後為一階段,北洋軍閥已告肅清,本黨遂直接與帝國主義正面衝突,最後更起而對日抗戰。
3.革命的本質-民族革命。
4.革命任務-乃在於(1)撤消不平等條約,(2)打倒侵略強權,(3)為國家取得獨立自由地位。
三.第三期
1.
起迄時期-自抗戰勝利以來。
2.革命對象-為共產國際第五縱隊之朱毛奸匪。
3.革命本質-人民生活方式的社會鬥爭。
4.革命的任務-要求社會生存,國民生計,和群眾生命獲得確實之保障,亦就是民生主義以及民族與民權主義的革命。
陸.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的關係
一.主義與革命
1.主義未實現前是理想,實現後就成為制度,革命是破壞舊制度,建立新制度。
2.僅僅有了主義而沒有革命的實際行動,主義只是一種學說或制度,不能產生救國救世的力量。
3.革命的目的既在實行主義,革命的方法就應該受主義的指導,主義的實現,就是革命的成功。
二.二者的關係
1.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的指導原則。
2.國民革命是三民主義的實踐行動。
部落格中有關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之閱讀後紀錄: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五大建設(心理、倫理、社會、政治、經濟建設)
⇢第六章 結論 (三民主義精粹結論及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表解)
部落格中有關 之紀錄:
⇢天路?(大陸現今在交通上完成國父的實業計劃-有關交通上的建設?)
⇢治國?
⇢法?
⇢我是誰?
⇢偶像
⇢道德教育
⇢黑心與良心.⇢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人民要過遠離戰爭的生活
⇢信仰
⇢我是教師
⇢教育工作的心得⇢
孫中山說話什麼聲音?100年前國父原聲演講,竟準確預言中國未來走向!
國父紀念歌 作詞:戴傳賢 作曲:黎錦暉
我們國父 首創革命 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專制 建設了共和 產生了民主中華
民國新成 國事如麻 國父詳加計劃 重新改造中華
三民主義 五權憲法 真理細推求 一世的辛勞 半生的奔走 為國家犧牲奮鬥
國父精神 永垂不朽 如同青天白日 千秋萬世長留
民生凋敝 國步艱難 禍患猶未已 莫散了團體 休灰了志氣 大家要互相勉勵
國父遺言 不要忘記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附記二:八國聯軍(英語:Eight-Nation Alliance)是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了壓制義和團運動以軍事行動攻入大清的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的八國聯合軍隊。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為終。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樣巨額的賠款是緊接著《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之後,可謂雪上加霜。
《辛丑條約》(另名《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正式名稱為「中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而非使用和約(treaty)一詞,是大清與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十一國在義和團運動結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條不平等和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得其名(亦另有「九七國恥」一名)附記三:認識法國?...影片載自LINE...
附記四:認識南京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資料載自LINE...
南京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
他只活了35歲,終身未娶,卻給南京留下了世界級的寶藏!
在南京,有一個地方,每一個本地人都去過無數遍,每一個外地人來南京必去。它是南京的象徵,是南京人的驕傲。那就是,中山陵!
但是,關於中山陵,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一位嘔心瀝血勞累致死的大師。
推翻清朝政府之後的1912年春天,孫中山和同僚好友在鍾山打獵。一行人坐下來休息時,孫中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背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十分雄偉。於是他笑著對身邊的幕僚說:百年之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杯土,以安軀殼爾。 13年後,也即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一病不起。彌留之際,還拳拳以歸葬鍾山為囑。 1925年5月13日,孫中山葬事籌備處向海內外建築師和美術家,懸獎徵求陵墓建築設計圖案。此舉轟動了國內外的建築師和美術家,許多人紛紛報名應徵。
最後公佈中獎名單時,人們驚訝發現,在參選的40多種設計方案中,有一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一逾群雄,榮獲首獎。他就是呂彥直,當時只有31歲。 這位年輕人,卻並非浪得虛名。 呂彥直,1894年7月28日生於天津,曾是清末翻譯家林紓的弟子,跟著名學者嚴復一家過從甚密。他先後在清華大學建築系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和深造。作為美國建築名師亨利•墨菲的學生與助手,他參與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今南師大)和北京燕京大學的建築設計工作。而這個墨菲,曾主持過南京首都計劃。
回國後,呂彥直開了一家建築公司。在應徵中山陵墓設計方案前,已經有六年多的設計施工經驗。當時,他交納了10元保證金後,按章領取了12幅墓地地形照片和2幅紫金山地形標髙圖。 為了設計好中山陵,他整天茶飯不思,不斷地優化設計方案。為直觀起見,他每畫出一稿,就用桐油油灰揑出模型,然後對著模型修改。改完再畫,畫完再揑,捏了再改……反復不厭。
短短三個月後,呂彥直交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葬事籌備委員會聘請的四位評判顧問中,有三人均評選呂彥直的設計為第一名,最後評出首獎為呂彥直,獎金2500元。 後來,將全部應徵圖案在上海公開展出5天,進一步徵求意見。陵墓設計圖案展覽,一時轟動了上海灘,每日參觀者在1000人以上,中西各報紛紛對獲獎圖案發表評論或採訪。 呂彥直一舉成名!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圖案,巧妙地應用了紫金山南坡由低漸高的地形,在同一中軸線上安排了陵前廣場、博愛坊、登山墓道、碑亭、祭堂和墓室。從陵門到墓室,層層向上推進,有效地烘托出陵寢的宏偉氣勢,構成整個陵區莊嚴肅穆的氛圍。
中山陵全部平面圖呈一警鐘形,寓含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之意,因而受到評選者的一致推崇,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陵墓建築在山坡上,用392級石階相連。石階中綴以8個平佔,坡度逐漸加大,視角不斷變換。由博愛坊望祭堂,仰角為9度,至碑亭望祭堂,仰角為19度。瞻仰者緣石階拾級而上,莊嚴肅穆之感,景仰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到達大平台,再回首俯視,不見石價,僅見平台一片,如同平地,令人嘖嘖稱奇。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祭堂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為基調,吸收西洋建築之長處,墓室則完全採用西洋建築做法,兩者結合可謂天衣無縫。同時運用牌坊、陵門、碑亭等中國古代陵墓的傳統形制,再飾以華表、石獅、銅鼎等部件,使整個建築群既富有中華民族特色,莊嚴簡樸又別創新格。
不久,受孫中山先生葬亊籌備委員會之聘,呂彥直擔任陵墓建築師,監理陵墓工程。 為了早日完工,呂彥直晝夜兼程,往返奔波於江浙軍閥戰火瀰漫的滬寧之間。在不斷的旅途困頓、飢寒交迫之中,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繪出了中山陵的建築詳圖。他又參與了主體工程即墓室和祭堂的招標與開標,參與了墓址具體位置的最後選定。
大量具體細緻的工作,過度的勞累使他臥病在床,竟未能參加於1926年3月舉行的中山陵奠基禮。
在身體稍好一些時,呂彥直即從上海來到南京,住在山上,親自督工。 為使工程具有一流的水平,他要求每一分部工程都必鬚根據建築詳圖先製成模型,經他審閱認可後方能開工;他要求施工所用水泥必須是國內最好的馬牌和泰山牌;他要求祭堂和墓室地面鋪砌的白色大理石必須帶有灰色的斑紋。
對所有的建築材料,他都要親自審查,進行反復的試驗和比較,認為合格後,才准許用於施……。 1927年5月,由他主持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在28份中外建築師應徵設計方案中,再奪魁首。呂彥直,從此蜚聲海內外。
幾乎同時承擔起國家的兩大紀念性建築設計和施工監理等任務,這在中國建築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那時,他已經參加了首都計劃。他全情投入到首都南京規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中。經一年多的醖釀和推敲,完成心血之作《規劃首都都市區圖案大綱草案》。他把自己的智慧與剩餘的精力生命,全部凝結在了這部著作之中。 1929年春節前,呂彥直的病情不見好轉。他寫下遺囑,交代自已未完成的工作,囑咐同仁務必按照原計劃完成中山陵余下的工程,一定要把這兩大孫中山紀念建築建設好。 1929年3月18日凌晨,呂彥直停止了呼吸,年僅35歲。他沒能見到中山紀念堂的奠基,也沒有見到中山陵的最後完工和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 呂彥直和嚴復的次女嚴璆,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他們相識於十幾歲時,可謂青梅竹馬。呂彥直出國後,兩人也一直保持書信來往。呂彥直回國後,兩人訂婚。此後呂彥直專心致力於亊業,嚴璆還在讀大學,倆人一直未能完婚。後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工作,兩人的婚姻一拖再拖。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他將噩耗告知遠在北京的嚴璆,請她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已。 呂彥直病逝,得知噩耗的嚴璆悲痛欲絕。不久,28歲的嚴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削發為尼,法名秋妙。1950至1951年間,秋妙經香港轉去了台灣,終生未嫁。 為表彰呂彥直建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貢獻,1929年6月的《國民政府公報》頒發了189號《褒揚令》,以政府名義褒獎他。
後,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曾為呂彥直建立紀念碑,上半部為呂彥直半身遺像,由孫中山大理石臥像的作者捷克著名雕刻家髙祺製作。下半部為於右任書的碑文。文曰: ‘’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決議立石紀念。‘’ 抗戰中紀念碑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呂彥直只走過了35個春秋,但他卻是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之一和近現代建築的奠基人。 他留下的中山陵,那莊嚴肅穆的儀態,和那恢弘的氣度,使孫中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貎、乃至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都昇華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如今,中山陵人來人往,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位大師,以及中山陵背後心酸的故事。
四-1.有關中山陵...影音載自LINE
考試院宣布明年起高普考刪除列考公文。資料載自LINE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進一步呼籲國考應廢考國文,他並引述前考試委員林玉体、李慶雄等人過去提案指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
鄭運鵬指出,國文這種「食古不化」的項目應該廢除!
他並舉例,原住民特考不考原住民語言,卻考國文,有何必要性?
一位高中英文老師林湘英回應鄭運鵬的荒唐提議如下:
對此議題,
我想,我們應該先思考「學習國文」的意義是什麼?
國文者,國家之語文也。
顧名思義,語文涵蓋的是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
若單純做為溝通之用的「語言」,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甚至英文,都具有溝通的功能。
如果只是做為溝通之用,不一定要上學唸書,只要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也能習得生活所用的語言。
那麼,為何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國文(語)的課程時數都是佔比最高的科目?
在升大學的各個採計科目中,高達97%以上的大學校系採計國文?
為何?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數學學不好的人,往往是因為國文能力不好!
不只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要學好這些科目,先備能力都是「國文能力」,為何?
所有的學科都是透過文字闡述來傳達知識,語言能力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與人溝通,而是透過語言來傳達或是接收所有邏輯、概念、和知識!
因此,語言能力的優劣決定一個人吸收知識和邏輯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專業考試的必考項目都有國文的原因!
民進黨若所思所想都是去中國化,那就發展出一套成熟而廣為通用的語言系統,用來取代中文,例如閩南語。
從此,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地科,
所有的科目全部用閩南語來教學,或是全部改成英文授課,我相信每一種語言只要發展夠成熟、使用度夠廣,都可以達到和中文一樣的功能,問題是: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說,目前有哪一種語言可以完全取代中文!
答案是:沒有!
即便這幾十年來,民進黨不遺餘力地推行鄉土語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只是做做樣子、學個皮毛而已,有幾個高中物理老師可以每天用閩南語或英語教物理、而學生也可以完全吸收的?
中文做為我們國家的語言已經是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強化學生的語文理解力,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吸收各個學科的知識,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要消滅自己的語言,除了中華民國的民進黨政府!
有人說,語言能力可以加強,但古文應該廢除!
何謂古文?我的認知是:古文就是一個國家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學和文化!
但凡一個有源遠流長文化的國家,無不珍視自己的古文!
所以莎士比亞至今仍被英國人奉為文學大師,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科學昌明的21世紀,所有的英國人對莎士比亞都依然是肅然起敬、引以為傲的,不會有人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是「食古不化」!
那麼,做為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我們何以鄙棄孔孟、老莊、李白、蘇軾?
學習古文是浪費時間嗎?
有人說:日常生活又用不到古文,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學習?
那麼,試問:日常生活用得到三角函數嗎?日常生活需要計算密度、重力加速度、電學、光學嗎?
這些科目有沒有意義?當然有!
學科的意義不一定在於日常生活能不能用到,知識代表的是腦力開發和邏輯能力的訓練!
我們上體育課不一定是因為要成為運動選手,而是透過學習各種體育強身並培養興趣!
在我的學生時代,數學是我的天敵,但是,也正是因為我從沒放棄數學,訓練出我還算沒有太笨的腦子!
印證一句話:錢會越用越少,腦子會越用越銳利!
那麼,學習古文的好處是什麼?
在中國5000多年的綿長歷史中,能夠去蕪存菁留到21世紀、進入國高中課本的所有文章和詩詞歌賦,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從國小開始,我被要求背唐詩宋詞,國中到高中,課本中的每一篇古文,老師教過之後,一定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默寫,我從來沒有覺得那是浪費時間!
「諫太宗十思疏」談的是治國之道。
「出師表」談的是如何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肺!
「指喻」談的是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岳陽樓記」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唐詩宋詞元曲,有抒情、有寫景、有感懷、有敘事…..
所有的經典,除了文字之美,更珍貴的是古人傳於後世的人生智慧!
學習古文是浪費時間?古文是食古不化之文?
是怎樣文化貧乏的無腦政客才說得出這樣可笑的言論?
很多網友一開始以為我是中文系畢業的,可能是因為覺得我掌握文字的能力和敘事邏輯還算清晰,但是,坦白說,我的文學造詣最巔峰的時期是高中畢業的時候,因為考試的需求,我在國高中六年中,像海綿吸水一樣大量地吸收了中國文學!
高中時候的我,信手可以拈來古文的美詞佳句,靠著對語文的強大理解力,其他科目也能順利學習、獲得高分、考上台大外文系!
當了老師之後,站上講台,不管是傳道、授業、或解惑,面對學生時,
能夠仔細講解、侃侃分析,這都要感謝學生時代奠定的語文基礎!
我至今感謝我高一到高三的幾位國文老師:劉文雅老師、黃靄香老師,吳碧霞老師、張麗珠老師!
其他科老師的名字,我多半都忘了(真是對不起這些恩師),唯獨造就我文學底蘊的國文老師們,他們的名字在我的心裡永誌不忘!
如果我今天也算有些小小能力,這一切和我的國文能力絕對脫不了關係!
邏輯能力、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文化涵養、人格塑造,
這些都是「國文」的功勞!
誰說學國文是浪費青春?
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沈迷於網路世界,能受文化浸潤者少之又少了,不讀經典、不懂文化、不思真理,甚至,連字都不會寫了!
對於鄭運鵬立委的狂悖之言,我笑稱:數十年之後,鄭運鵬立委的子孫只怕把先祖的名字寫成「奠軍鳥」吧!屆時,鄭立委在天之靈恐怕是苦笑不得了!
說到浪費時間,年輕人不應該浪費時間在上面的事情多得是,為什麼不呼籲晚上七點到九點切斷網路?這樣可以減少學生浪費在網路上的時間呢!
欲滅其國,先亡其史,欲亡其史,先毀其文!
民進黨的倒行逆施,歷史看著呢!
附記七:認識有關中國一詞來源(何尊銘文中出現有關-『宅茲中國』的文字意義…)...影片載自LINE....
何尊銘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Wikisource
https://zh.wikisource.org › zh-hant › 何尊銘文
2023年7月2日 — 何尊銘文 ... 又稱「𣄰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為貴族「何」(𣄰)作於周成王五年(前11世紀),是「中國」一詞已知的最早出處(何尊銘文中出現有關-『宅茲中國』的文字意義…。) ... 隹王初𨟦宅于成 ...
何以中國:中-代表的是不偏不倚,國-拿起武器保護城池。從地理概念到文化中國>再發展到民族的中國。…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hk/item/%E5%9C%8B/904496
:“國”來自“或”,始見於商代,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與表示疆界的“囗(wéi)”組成,會武器保衞邑外四方之義。本義指疆域,地域。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域”。
國寶何尊銘文首次記録“中國”一詞!它有着怎樣重要的含義?|何尊銘文中出現有關-『宅茲中國』的文字意義… 中華國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