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民國66年元月再版 |
民族主義
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
目錄
第一章 三民主義總論 (資料在此 ⇢三民主義總論)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意義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創立
第三節 三民主義的時代背景
第四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第五節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第二章 民族主義
第一節 民族與國家
第二節 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民族地位之恢復
第四節 民族主義的對內對外主張
第五節 民族主義與反共抗俄
第六節 民族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第二章 民族主義
第一節 民族與國家
【內容提要】
壹.民族的意義和構成
一.民族的意義:民族是具有相同的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及具有同一民族意識而自然結合的人群。
二.民族的構成-可分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1.客觀條件: 國父說:「造成種種民族的原因,概括的說是自然力。」血統、生活、宗教、風俗習慣,這五種自然力便是構成民族的客觀條件。茲分述如下:
(1)血統:當中最大的力是血統,中國人黃色的原因,是根源於黃血統而成。祖先是甚麼血統,便永遠遺傳成一族的人民,所以血統的力量是很大的。」但不同的民族,如同在一國之內,接觸頻仍,互相通婚,就可以同化而為一個民族。
(2)生活:「謀生的方法不同,所結成的民族也不同。像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以游牧為生。….由這種遷居的習慣,也可結成一個民族。」
(3)語言:「如果外來民族習得了我們的語言,便容易被我們感化,久而久之,遂同化成一個民族」。因為語言文字是表達意思的工具,語言文字相同,便容易產生情感,增進了解。民族間的同化往往從語言開始。
(4)宗教:「大凡人類拜奉相同的神,或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結成一個民族。」「像阿拉伯和猶太兩國,已經亡了許久,但是阿拉伯和猶太人至今還是存在。他們國家雖亡,而民族能夠存在的道理,就是因為各有各的宗教。
註:阿拉伯人信回教,現建敘利亞、約旦、埃及諸國;獨猶太人信猶太教,現建以色列國。目前戰爭正烈,也就是因為宗教不同的關係。
(5)風俗習慣:就是相習成風的種種行為和儀節,也可統稱之為社會生活方式,是文化中最普遍而深入的一部份。「如果人類中有一特別相同的風俗習慣,久而久之,也可自行結合一個民族。」
上列五種客觀條件,也可以說是民族起源的五大原因,其中以「血統」為最重要,是單純構成種族的原因;「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可以統稱之為文化,也是自然力的表現。僅僅血統相同,只可以說是同一種族;除了血統相同以外,文化也相同,方可說是同一民族。種族和民族的區別在此。
2.主觀條件-民族意識
(1)何謂民族意識?所謂民族意識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因素,就是同族人彼此一體,休戚與共的感覺,以自別於外族者。也可以稱為民族自覺,是民族主義的根本。
(2)民族意識對於民族的重要:有了民族意識,如有外族來侵略的時候,就會起來抵抗,以保存自己的民族,進而發揚光大自己的民族,這便是一般的民族主義。民族意識對現代人來說,是最自然的情感,故
國父說:「民族主義的範圍,有以血統宗教為歸者。有以歷史習尚為歸者。語言文字為歸者。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義範圍,則以意志為歸者也。」
(3)民族主義是從種性發出來的: 國父說:「那民族主義,卻不必要什麼研究,才會曉得的。譬如一個人,見著父母總是認得,決不會把他當路人,也決不會把路人當父母。民族主義也是這樣,這是從種性出來,人人都是一樣的。滿州人入關到如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我們漢人,就是小孩,見著滿人也是認得的,總不會把他當作漢人。
3.構成民族的條件是否必須齊備?根據上述民族的構成,民族意識是不可或缺的。而客觀條件的五類自然力則不一定需要完全具備,不過具備相同之點愈多,民族形成愈容易,民族的團結也愈鞏固。
貳.國家的意義
一.國家的意義:國家是一群人,居住在一定範圍的領土上,利用統治組織,以行使獨立最高權力的政治團體。
二. 國父論國家起源:「論國家之起源,大抵以侵略人之目的,或以避人之侵略之目的而為結合。其侵略人固為戰爭,即欲避人之侵略,亦不能避去戰爭。戰爭不能以一人行之,故須合群,合群不能無一定之組織,故有首宰(首-領導、領袖;宰-具有支配權力的人、物),首宰非一日治其群眾也,故成為永久之組織而有國家。故論其本始,國家不過以為戰爭之一手段,無戰爭固無國家也。」
叁.民族與國家的區別
民族與國家英文完全相同,都寫作Nation,但「民族與國家當中實在有一定的界限。」茲述二者的區別如下:
一.起源的不同:民族是天然力造成的,國家是武力造成的。「王道順乎自然,換一句話說,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團體便是民族,武力就是霸道,用霸道造成的團體便是國家。」
二.組織的不同:民族是沒有組織的,國家是有組織的。
三.區域的不同:國家須有特定的疆域,在這疆域內的人民均是構成國家的一份子;民族沒有特定的疆域,只是有共同血統共同文化的一群人。
四.權力的不同:國家對人民有命令的權力,有強制服從的權力;民族對其構成份子只有精神上或道義上的號召。
五.要素不同:國家包括土地、人民、政府、主權四者;民族包括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五者。
六.性質的不同:民族是血統的、文化的;國家則是政治的。
肆.民族與國家的關係
一.性質上的關係-民族與國家二者雖有區別,但關係密切,故從性質方面考察,民族與國家二者的關係如下:
(1).民族離不開國家-民族需要國家以對內統治,對外禦侮,來保護和發展它的利益。如果沒有國家,便一切相反,成為被壓迫民族,也就是亡國奴。
(2).國家少不了民族-國家以人民為其要素之一,世界上沒有無人民的國家,人民是屬於民族的,國家由人民組成,也就是國家由民族組成。
(3).國家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爐-近代民族多是同化而成,不同的種族在一國之內,因為接觸頻繁,可以同化為一個民族。如我國是由五胡、契丹、女真、蒙古、滿州與漢族所同化。美利堅民族是由歐洲各國移民的後裔所同化。故國家可以說是民族融化的大熔爐。
二.形態上的關係
許多民族的人種,何以能結合為同一的民族?
(1)有一個國家內有幾個民族的-如蘇俄是。在此種情形下強大民族常壓迫少數民族。
(2).有一個民族分布(或建立)幾個國家的-如德奧同屬日耳曼族是。常有聯合統一的要求。
(3)一個民族組織一個國家-如中國、土耳其是。斯時民族就是國族,民族就是國家,這樣國家就是民族國家。
第二節 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壹.民族國家
一.民族國家的意義:一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便稱為民族國家。此時民族與國家合一了,國家為民族的政治組合,民族是國家的生命體,民族的立場就是國家的立場,民族的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二者立場相同,利害一致,民族國家於是成為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
二.民族國家形成的原因有二:
(1)一方面是民族文化自然發展的結果-西歐方面:十字軍東征以後,中產階級崛起,他們為了便於從事工商業活動,反對封建諸侯割據,又因為文藝復興後方言文學產生,民族意識加強。於是由羅馬傳下來的大一統觀念和封建制度培養成的割據形式,調和折衷,形成一個介乎二者之間的新國家體制,粉碎了歐洲統一的企圖而完成民族的獨立,削平了公侯的割據而建立國家的統一,這便是近代的民族國家。所以是民族文化自然發展的結果。
(2)一方面是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刺激-亞非方面: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的狂飆,橫掃著亞非兩洲,非洲被瓜分了,亞洲方面印度、南洋、朝鮮均為帝國主義所宰割,我國亦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有亡國滅種之憂,所以近數十年來亞非兩洲民族國家的出現,是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刺激。
三.民族國家的優點:
(1)可以使民族意識與愛國心合一,形成巨大的力量以抵禦外侮。
(2)國家既由一個民族組成,由於血統文化的一致,容易加強國內的團結。不會發生「分裂運動。」
(3)民族國家構成分子單純,民族摩擦之事不會發生,當然也不會出現「少數民族問題」。
四.民族國家與民族自決:十九世紀以來民族國家的潮流已普及全世界,被壓迫民族要求獨立,即任何民族都有決定其自己前途的權利,稱為民族自決,它是民族自覺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總統威爾遜十四點原則中便有民族自決一項,依據自決的原則波蘭和捷克便復國獨立了。
五.民族國家也是民族間的平等聯合:嚴格的民族國家是很困難的,只要基於各民族的意願;民族間平等聯合以組成國家,並不違反民族國家之精神。如果幾個民族中有一個人口占多數的民族,也可以稱為民族國家。但幾個民族如果不是出於民族的意願,而是由於武力所組成的國家,便不能稱為民族國家,應該稱為帝國。
六.民族意志或民族意願對於民族國家的重要:民族國家是基於民族意志而組成,這在有民族自覺以後。所謂民族自覺,即是民族意識,即一個民族知其政治有獨立的必要,要求組織國家,這就需相當時間。即一個民族,先有了民族自覺,然後提倡民族主義,經過努力,終於建立民族國家。故有民族不必有民族國家,民族主義不必與民族同時出現。其先後次序可簡示如下:
(1)民族 >(2)民族意識 >(3)民族主義 >(4)民族國家。
貳.民族主義的概念
一.何謂民族主義:就是主張同一民族的人,建立一個國家。對內則主張民族自求解放,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對外則主張聯合弱小,共同奮鬥,扶濟傾危,伸張公道,最後走上人類平等,世界大同的地步。
二.民族主義的意義:依照國父於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所列,民族主義有下列兩方面意義:
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
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國父的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 (何以說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在中國是適當,在外國便不適當?)
(1)我們中國是由中華民族一個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在我國民族就是國家,民族就是國族。因為中國自秦漢而後都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而外國有一個民族造成幾個國家的,有一個國家之內有幾個民族的。民族就是國族,這句話在中國是適當,在外國便不適當。所以國父的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
(2)中華民族原本同出一源, 總統於中國之命運中曾有如下之說明:「蒙古是凶奴的後裔,而史記、漢書考其遠祖,實出於夏后氏。東北女真,與西藏的吐蕃,是鮮卑的子孫,而晉書魏書考其遠祖,皆出於黃帝軒轅氏。我們再稽考周書、遼史及文獻通考以為推求,則今日之滿族與藏族,即由此流衍而來。至於我國今日之所謂回族,其實大多數皆為漢族,信仰「伊斯蘭」教之回教信徒。故漢回之間,其實只有宗教信仰之分,與生活習慣之別而已。總之,我們的各宗族,其實同為一個民族,亦且為一個體系之一個種族。」
叁.民族主義是國家圖發達種族圖生存的寶貝 (即民族主義的重要、或民族主義的功能)
一.就國家發達來說:民族主義就是民族本位主義,主張團結民族,爭取全民的利益,我國是一個民族建立的國家,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民族的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民族主義實現了,國家當然也就強盛發達。
二.就種族圖生存來說:民族主義發揚民族意識,主張建立民族國家,故一遇外力侵入時,有了民族主義就可以鼓勵同胞、同仇敵愾、挽救危亡。即令不幸暫時為敵人所征服,只要民族主義仍然保存,終有復興之日。所以世界上任何民族要永久生存,不為其他民族所消滅,就不可沒有民族主義這個寶貝。
因為民族主義是近代民族國家要求生存發達不可缺少的寶貴東西。故
國父說:「現在的頭等強國….都是以民族主義立國。」
肆.中華民族的構成
一.中華民族的融合
(1)融和的動力和方法-中華民族是融合多數宗族而自然成長的,各宗族間,隨接觸機會之多寡,與遷徙往復之頻繁,乃產生文化之交流與血統之溶合,而融合成為一個民族。但其融和的動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和的方法是扶持而不是征服。
(2)對異族的態度-在民族生存發達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對於異族的態度是:抵抗其武力,而不施以武力,吸收其文化,而廣被以文化。
二.中華民族構成的基礎-基於下述四項基礎:
(1)基於地理的環境-自帕米爾高原北路沿天山、阿爾泰山以至東三省,中路沿崑崙山脈以至東南平原,南路沿喜馬拉雅山以至中南半島,山脈河川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沒有一個區域可以割裂隔離,亦沒有一個區域可以自成一個獨立的局面。
(2)基於經濟的組織-在上述完整山河系統之下,各區域各有其發達經濟的方向,此經濟共同生活,亦為政治統一以至民族融和的基礎。
(3)基於國防的需要-河、淮、江、漢之間,無一處可以作鞏固的邊防,所以臺灣、澎湖、東北、內外蒙古、新疆、西藏無一處不是保衛民族生存的要塞。
(4)基於歷史上命運的共同-由於中國固有的德性,足以維繫各宗族內向的情感,中華民族早經構成為一個整體,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即為各宗族共同命運的紀錄。
三.中華民族的三大特徵
(1)完整的-即不可分割的,合之則存,分之則亡。
(2)是統一的-由文化的統一到民族的統一,由民族的統一到國家的統一。
(3)是悠久的-有悠久的融和歷史,而形成悠厚的民族情感。
四.發揚民族文化的理由: 國父說:「大凡一個國家所以能夠強盛的原故,起初的時候都是由於武力發展,繼之以種種文化的發揚,便能成功。」國家的強盛,根本之處,便在發揚文化,即一面發揚我國固有的仁義道德的王道文化,一面吸收歐美的現代文化,才能臻國家於富強。
伍.民族主義的基本原則
一.民族獨立:其主要意義是一個民族組織一個國家,而不受異族的統治。亦即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建立民族國家的意思。
二.民族同化:廣義的說,實包括血統的交流與文化的融和。前者可以促進社會遺傳的混合與文化的溝通,後者可以增加了解並鼓勵通婚,二者的關係是互為因果。為了保障國內各民族的共存共榮,最澈底的辦法便是國內各民族的同化。(民國成立後五族共和,國父為什麼還要主張國族主義?試說明之)
1.民族同化的種類有二:即
(1)強迫同化-如第一次大戰前的「俄羅斯化」。
(2)自願同化-如美國境內民族的「美利堅化」。
2.民族同化的結果:
(1)一為兩個以上的民族,合構成一個新民族,如美利堅民族。
(2)
一為兩個以上的民族,同化於一個大民族之中,就是舊民族的擴大,如中華民族。
3.國父對民族同化的主張: 國父主張要以美利堅民族為榜樣,主張王道,反對霸道,故
國父對於民族同化是主張自願同化的。
三.民族自決:就是任何民族有決定其自己前途的權利。任何民族不得假借任何口實,干涉別民族的內政,損壞別民族的獨立。民族自決是實現民族平等,保障世界和平的有效方法。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有云:「國民黨敢鄭重宣言,承認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於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之革命,獲得勝利以後,當組織自由統一的(各民族自由聯合的)中華民國。」此處之民族自決用於對內方面, 總統解釋為是「以民族為單位的自治」。
四.民族平等:是指一個民族不得對其他民族主張優越權或予以歧視的待遇。這種解釋適用於國內國外各民族。
至於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之主要涵義:(民族平等的三大主張是什麼?)
(1)人民權利義務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尊重各民族間固有之文化。
(3)保障境內少數民族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之均等。
【名詞解釋】
1. 民族: 國父說:「民族是自然力造成的,自然力便是王道,所以用王道造成的團體便是民族。」亦即民族是具有相同的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及具有同一民族意識而自然結合的人群。
2.民族意識: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因素,就是同族人彼此一體,休戚與共的感覺,以自別於外族者。這是構成民族的主觀條件。
3.民族國家:一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便是民族國家。此時民族與國家合一了,國家為民族的政治組合,民族是國家的生命體,民族的立場就是國家的立場,民族的利益就是國家的利益,立場相同,利害一致。國家既由一個民族組成,由於血統文化的相同,容易加強國內的團結。同時由於民族意識與愛國心合一,可以形成巨大的力量以抵禦外侮。
4.民族自決:為第一次大戰時,美國總統威爾遜所提出。任何民族都有決定其自己前途的權利。該民族內部一切政治上、經濟上、和社會上的事項,任何民族不得假借任何口實,予以干涉。民族自決是實現民族平等,保障世界和平的有效方法,第一次大戰後,捷克、波蘭便是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而獨立復國的。
5.民族主義:就是主張同一民族的人,建立一個國家。對內則主張民族自求解放,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對外則主張聯合弱小,共同奮鬥,扶濟傾危,伸張公道,最後走上人類平等,世界大同的地步。有了民族主義可以加強民族的團結,可以恢復民族地位。故 國父說:「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是國家圖發達和種族圖生存的寶貝。」
6.國族主義:就是主張建立民族國家,因為我國自秦漢以來,都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所以國族主義也就是 國父主張的民族主義。
【表解】
民族與國家
一.民族-就是具有相同的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及具有同一民族意識而自然結合的人群。
二.民族的構成的條件:
1.客觀條件(都是自然力。):
(1)血統-由於遺傳,祖先是甚麼血統,子孫受其遺傳,也是什麼血統。
(2)生活-同一生活方式,可以結成一個民族。」
(3)語言-共同的語言,可以溝通情感,結合成同一民族。
(4)宗教-是古代文化的主要的內容:猶太和阿拉伯人因宗教相同而結成一族。
(5)風俗習慣-是文化中最普遍而深入的一部份。
2.主觀條件-民族意識
(1)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因素,就是同族人彼此一體,休戚與共的感覺,以自別於外族者。
(2)對現代人來說,是最自然的情感。
三.民族與種族的區別:
1.種族
(1)是純粹就血統來區別的。
(2)是狹義的。
2.民族
(1)除血統外,尚包括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
(2)是廣義的。
四.民族與國家的區別:
1.就起源分-民族是天然力造成的(王道的力量),國家是武力造成的(霸道的力量)。
2.就有無組織分-民族是沒有組織的,國家是有組織的。
3.就有無區域分-民族沒有特定的疆域,國家須有特定的疆域。
4.就有無強制力分-民族沒有強制力,國家有強制力。
5.就構成要素分:民族的要素是血統、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五者。國家的要素是土地、人民、政府、主權四者。
6.就性質分:民族是血統的、文化的;國家則是政治的。
五.民族與國家的關係:
1.性質上的關係
(1)民族需要國家以對內統治,對外禦侮,來保護和發展它的利益。
(2)國家以人民為其要素之一,世界上沒有無人民的國家,人民是屬於民族的,國家由人民組成。
(3)近代民族多是同化而成,故國家可以說是民族融化的大熔爐。
二者關係密切,不容分開。
2.形態上的關係
(1)一個國家內有幾個民族的-如蘇俄。在此種情形下強大民族常壓迫少數民族。
(2)一個民族分布(或建立)幾個國家的-如德奧同屬日耳曼族。常有聯合統一的要求。
(3)一個民族組織一個國家-如中國、土耳其。斯時民族就是國族,民族就是國家,這樣國家就是民族國家。
六.民族國家:
1.一個民族建立一個國家,稱為民族國家。
2.民族國家的出現
(1)在西歐-是民族文化自然發展的結果。
(2)在亞非-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刺激。
3.優點:
(1)對外-可以使民族意識與愛國心合一,形成巨大的力量以抵禦外侮。
(2)對內-由於血統文化的一致,容易加強國內的團結。
七.民族主義的基本原則:
1.民族獨立:一個民族組織一個國家,而不受異族的統治。
2.民族同化:
(1)包括血統的交流與文化的融和。
(2)原則-
A.是自願的,不是強迫的。
B.是相互的,不是片面的。
A.是平等的,不是差別的。
3.民族自決:
(1)對外-任何民族有決定其自己前途的權利。
(2)對內-促進以民族為單位的自治。
4.民族平等:指一個民族不得對其他民族主張優越權或予以歧視的待遇。這種解釋適用於國內國外各民族。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民族地位的恢復
【內容摘要】
壹.中華民族近百年所受的壓迫
國父說:「我們要提倡民族主義來挽救中國危亡,便先要知道我們民族的危險是在甚麼地方。」
國父在民族主義的演講中特別指出我國近百年來受列強下列三大力量的壓迫,有亡國滅種之憂。
一.人口的壓迫- 國父又稱為天然力的壓迫。
1.近百年列強人口增加之情況:
(1)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族)-百年人口增加三倍。
(2)日本(大和族)-百年人口增加三倍。
(3)俄國(斯拉夫族)-百年人增口加四倍。
(4)德國(條頓族)-百年人口增加二倍半。
(5)美國-百年人口增加十倍。
(6)法國-百年人口增加四分之一。
2.人口多的民族可以同化人口少的民族法國因為人口太少便獎勵生育日本因為人口增加便向中國殖民
3.我國乾隆時代人口已有四萬萬,但據樂克里耳調查我國人口僅三萬萬,已減少四分之一,就說現在還有四萬萬,則百年之後恐怕仍是四萬萬,百年之後,他們用多數來征服少數,我們不但要亡國,還要滅種。
4.
國父不贊成馬爾賽斯節制人口的理論。曾說:「年前有一個英國學者,叫馬爾賽斯,他因為憂慮世界上人口太多,供給的物產有限,主張減少人口,曾創立一種學說,謂『人口增加是幾何級數,物產增加是數學級數。』法國人很歡迎馬氏的學說,實行減少人口,弄得今日受人口少的痛苦,都是因為中了馬爾賽斯學說的毒。」其反對馬氏學說,態度至為明顯。
二.政治壓迫:
1.政治力包括兩種手段-「應用政治力去亡人的國家,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兵力,一種是外交。
2.受政治力壓迫我國曾兩次亡國-一次是亡於元朝,一次是亡於清朝。但他們是少數民族,總被我們多數民族同化,所以中國在政權上,雖然亡過了兩次,但民族還沒有受過大損失。
3.近百年來,我國受列強政治力壓迫,所受的損失:
(1)沿海港灣被租借者-有旅順、大連、威海衛、青島、九龍、廣州灣等地。
(2)領土喪失者-有:香港、臺灣、澎湖、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伊犁流域等地。
(3)藩屬喪失者-有:高麗、琉球、安南、暹羅、緬甸、不丹、尼泊爾等地。
(4)主權喪失者-有:領事裁判權、關稅協定、關稅管理權、內河航行權等。
4.如果日本以武力征服我國:十日便可滅亡我國,美國自動員之日起一個月後,便可滅亡我國。英國最多二個月便可滅亡中國。「用妥協的方法祇要各國外交官坐在一處,各人簽一個字,便可以亡中國。」此是 國父針對當時的情況而說的,極言其民族處境的危險。
三.經濟力的壓迫:
1.列強對我經濟壓迫,我每年損失不下十二萬萬元。所以中國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
國父分析如下:
(1)海關損失每年五○○○○萬元
(2)銀行榨取每年一○○○○萬元
(3)航權損失每年一○○○○萬元
(4)租界租借地租賦四-五○○○○萬元
(5)特權營業一○○○○萬元
(6)投機事業及其他數千萬元
2.經濟壓迫與次殖民地:帝國主義憑藉不平等條約,對我實行經濟侵略,陷我國於次殖民地的地位。凡是和中國有條約的國家,都是中國的主人;所以中國不只做一國的殖民地。是做各國的殖民地。我們不只是做一國的奴隸,是做各國的奴隸。這種地位比殖民地還不如。所以叫做次殖民地。
貳.民族主義的消失
一.民族主義消失的實況:
此處所說的民族主義的消失,也就是民族意識或民族精神的消失,因為當時反對革命的言論都是反對民族主義的,而且這些言論多數是來自漢人的知識份子。國父說:「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是國家圖發達和種族圖生存的寶貝,中國到今天已失去了這個寶貝。」「依我的觀察,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已經失去了,這是很明白的。並且不只是失去了一天,已經失去了幾百年。」何以見得民族思想喪失了幾百年呢? 國父舉出下列各點以為證明:
1.當時「反對革命很厲害的言論,都是反對民族主義的。」「這些人不獨是用口頭去擁護滿州,還要結合一個團體叫做保皇黨,專保護大清皇帝,來消滅漢人的民族思想的。所有保皇黨的人,都不是滿洲人完全是漢人。」
2.「在這百年中,中國的書裡頭,簡直是看不出民族主義來。只看見對於滿州的歌功頌德什麼深仁厚澤,甚麼食毛踐土,從沒有人敢說滿州是什麼東西的。」
3.康熙末年以後,明朝遺民…當中有一派是富有民族思想的人…便對於下流社會和江湖上無家可歸的人收買起來結成團體,把民族主義放到那種團體內去….當日洪門會中要反清復明。」「但是下流社會的人知識太幼稚,不知道自己來利用這種主義,反為人所利用,比方在洪秀全時代…洪門子弟…仍然是清兵。」「保皇黨流行到海外以後,他們(洪門子弟)就歸化保皇黨,專想保護大清皇室的安全。故由有種族主義的會黨,反變成了去保護滿州皇帝。把這一件事看來,便可證明中國的民族主義完全亡了。」
二.民族主義消失的原因:
1.被異族征服
(1)此中原因是很多的,尤其以被異族征服的原因為大。凡是一種民族征服別種民族,自然不准別種民族有獨立的思想…滿州人知道這個道理,從前用過了很好的手段。」
(2)滿清征服漢人所採用的手段:
A.文字獄-康熙乾隆時「興過了好幾回文字獄之後,中國的民族思想存在文字裡頭的便完全消滅了。」所以自乾隆以後,知識階級的人多半不知有民族思想。」
B.科舉和特科-「康熙就開博學鴻詞科,把明朝有智識學問的人,幾乎都網羅到滿清政府之下。」
C.刪改和焚毀民族思想的書籍-「到了乾隆時代,連滿漢兩個字都不准人提起了,把史書都要改過,凡是當中關於宋元歷史的關係和明清歷史的關係都通通刪去,所有關於記載滿州匈奴韃靼的書一概定為禁書,通通把它消滅,不准人藏,不准人看。」
D.宣傳世界主義-「康熙雍正時後,便出了許多書,如大義覺迷錄等,說漢人不應該反對滿州人做皇帝。他們所持的理由,是說舜是東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滿州雖是夷狄之人,還可以來做中國的皇帝。」
上述興文字獄可算鎮壓手段,科舉和特科可算籠絡手段,刪改和焚毀民族思想的書籍可算欺騙手段,宣傳世界主義可算麻醉手段,滿人比蒙古人高明,滿人統治漢人軟硬兼施,欺詐互用,結果漢人的民族思想麻木了,漢人被滿人統治了二百餘年之久。
2.中國傳統的世界主義:滿清皇帝為了麻醉我們,宣傳世界主義。「其實中國在沒有亡國以前,已漸由民族主義,進而於世界主義。」「所以常自稱為堂堂大國,聲名文物之邦,其他各國都是蠻夷。以為中國是居世界之中,自稱中國,自稱大一統,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等。」波蘭、猶太和中國一樣亡國,但是他們的民族思想永遠存在,中國在沒有亡國以前,已經有了受病的根源。所以一遇被人征服,民族思想就消滅了。這受病的根源,就是妄自尊大的世界主義。就是中國二千多年以前所講的天下主義。
3.家族與宗族觀念過於發達:「中國人對於家族和宗族的團結力非常強大,往往因為保護家族起見,寧可犧牲身家性命,像廣東兩姓械鬥,兩族的人,無論犧牲多少性命財產,總是不肯罷休。這都是因為宗族觀念太深的緣故,因為這種主義深入人心,所以便能替他犧牲,至於說到國家,從沒有一次具極大精神去犧牲的。所以中國人的團結力,只能及於宗族而止,還沒有擴張到國族。」(中國在沒有亡國之前已有受病的根源國父指的是甚麼?)
4.中國人民是一盤散沙:外國人常批評中國人是一盤散沙。所謂一盤散沙,「就是個個有自由,人人有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擴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盤散沙。」「因為一盤散沙,所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受列強經濟商戰的壓迫,我們現在便不能抵抗。」此外,義和團失敗後,中國人自信力喪失,盲目崇拜外國。左宗棠做大龍頭破壞了會黨的機關。也都是我們民族主義消失的次要原因。
叁.民族主義的恢復(亦即民族精神的恢復)
國父說:「能知與合群,便是恢復民族主義的方法。」
一.能知-知道中華民族所處地位的危險,即喚起民眾。
我們國家受到列強政治經濟和人口壓迫,「這三件外來的大禍已經臨頭,我們民族處於現在的地位是很危險的。」「頭一種是要令四萬萬人皆知我們現在所處的地位,我們現在所處的地位是生死關頭,在這生死關頭,須避禍求福,避死求生,要怎樣避禍求福,避死求生呢?須先要知道很清楚了,那便自然要去行,中國以前因為不知要亡國,所以國家便亡,如果預先知道,或者不致於亡。」
用教育和宣傳的力量,使民眾知道民族處境的危險,便可以刺激民族意識的加強,力圖挽救,國家便不致於於亡,這便是「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和「多難興邦」的意思。
二.合群-善用中國固有團體,加強團結,即組織民眾。
「我們失去了民族主義,要想恢復起來,便要有團體,要有很大的團體。」「我們要結成大團體,便先要有小基礎,彼此聯合起來才容易成功。」
國父所指的小基礎,特別著重於宗族團體。因為宗族團體知擴大,便是國族團體。「若是給他們知道外國目前種種壓迫,民族不久就要亡,民族亡了,國家便無以存在。一方可化各族之爭,而為對外之爭,一方他怕滅族,結合容易而且堅固,可以成就很有力量的國族。」
國父當年講恢復民族主義的方法,主張能知與合群,在短期內即可以收到救亡圖存的效果。但恢復民族主義端在發揚民族意識。統一語言,發展交通,都可以使人民交接日密,消彌地方觀念,收到發揚民族意識的效果。可以算是恢復民族主義的次要原因。
附:國父論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外國何以不如中國?
1.外國以個人為單位,個人放大便是國家,在個人和國家的中間,是空的,沒有很堅固很普遍的中間社會。
2.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後才是國族,一級一級放大,有條不紊,如果以宗族為單位,改良當中的組織,再聯合成國族,比較外國以個人為單位,當然容易聯絡得多。
肆. 民族地位的恢復
一.我國民族地位的檢討
1.漢唐時代-「中國從前是很強盛很文明的國家,在世界中是頭一個強國…是世界中的獨強。」
2.滿清末葉-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和列強的壓迫,是「次殖民地」的地位。
3.抗戰勝利以後-不平等條約取消後,尤其是對日戰爭的勝利,雖然列於四強之一,但國防、經濟、學術各方面,還是處處落後,夠不上真正強國的條件。
4.共匪竊據大陸以後-大陸同胞呻吟於共匪暴政之下,神州一日未復,我們的責任及一日未完,亟需光復大陸,重建河山。使中國成為世界和平安定的力量。
二.恢復民族地位的意義
國父當時要恢復民族地位,不僅在廢除不平等條約,求國家的獨立,更要求國家的強盛,恢復以往光榮的地位。我們今天則要反共抗俄光復大陸,把大陸從共匪鐵幕下解放出來,成為世界上頭等強國,成為世界和平安定的力量。
三.恢復民族地位的方法
1.恢復民族主義:
國父說:「要恢復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精神。」又說到「民族主義恢復以後,我們便可以進一步研究怎樣才可以恢復我們民族的地位。」足見恢復民族主義的方法,就是恢復民族地位的方法。即:能知以認識民族地位之危險,合群以擴大民族團體之結合。
2.恢復固有道德:
(1)道德的重要:因為武力、文化、道德都是國家強盛的要素。「大凡一個國家所以能夠強盛的原故,起初的時候都是由於武力發展。繼之以種種文化的發揚便能成功。但是要維持民族和國家的長久地位,還有道德問題,有了很好的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武力的根本還在文化,道德更是我國固有文化的重心。
「以前中國民族的道德因為比外國民族道德高尚得多,所以在宋朝一次亡國到外來的蒙古人,後來蒙古人還是被中國人所同化…因為我們民族的道德高尚,故國家雖亡,民族還能夠存在。
(2) 國父主張恢復我國固有道德:「我們現在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聯合起來造成一個國族團體外,就要把固有的舊道德恢復起來。」 國父所要恢復的舊道德,便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分述如下:
A.忠:我們做一件事,總要始終不渝,做到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犧牲,亦所不惜這便是忠,忠字推到極點,便是一死。民國沒有君主,但我們要忠於國、忠於民、忠於事。
B.孝:「孝經所講孝字,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現在世界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到這麼完全。」國民在民國之內,要能把忠孝二字講到極點,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
C.仁愛:「古時候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古時在政治一方面所講愛的道德,有所謂愛民如子,有所謂仁民愛物,無論對於什麼事,都是用愛字去包括,所以古人對於仁愛,究竟是怎樣實行,便可以知道。」
D.信義: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又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陌之邦行矣。」行而宜之為義,在個人說是應該,推廣說就是公平,故義為正氣之源。中國人素重信義;在中國內地作生意的外國人常說:「中國人講一句話比外國人立了合同還守信用。」滅人國家是不義的;從前高麗是中國的藩屬,中國強了幾千年而高麗猶存,但日本強了不過二十年,便滅了高麗。
E.和平:世界上目前的國家和民族除中國講和平外,皆主張戰爭,以滅他人之國,因戰爭殘殺太大,才勉強講和平;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都是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便重謙讓,論到政治便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的意思是-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使天下統一)
(3)
國父對於東西文化曾有如下的主張:「…現在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勢力,此刻橫行中國。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舊道德,以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舊道德。不知道我國固有的東西,如果是好的,當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棄。」
(4)恢復民族地位,必先恢復民族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是我國固有道德。要造成一個好國家,便要人人有好人格,要人人有好人格,更要提倡道德。所以要恢復民族地位,必先恢復民族固有道德。
(5)
國父主張恢復固有道德,不含有復古的意思: 國父說:「我們在民國之內,照道理上說,還是要盡忠,不終於君,要忠於民,要為四萬萬人去效忠。」由忠於君,變為忠於國,忠於民,可見恢復固有道德是順應時代的,決不含有守舊復古的意思。
3.恢復固有的智能:包括固有的智識和能力。
(1)固有的智識
A.固有智識指的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就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這是我們政治哲學的智識中獨有的寶貝。
B.誠正修齊本屬道德範圍,治平則屬政治哲學。 國父「要把它放在智識範圍內來講,才是適當」其理由如下:
甲.它是一種思想方法-由具體到抽象,由歸納到演繹,由小而大,由近而遠,是一種很有系統的思想。
乙.它是各種實際的智識-包括物理學、事理學、人性學、修身學、家政學、政治學等,各種實際的智識。
C.恢復固有智識應從何做起: 國父特別強調修身,認為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並指出修身上尋常的工夫,中國人都不檢點,所以外國人瞧不起我們。現在全國上下推行文化復興運動,而置重點於實踐國民生活須知,其理由在此。
(2)固有的能力
A.固有的能力指的是發明與創造的能力,以前中國人的能力,還要比外國人大得多,外國現在最重要的東西,都是中國從前發明的。
B.中國過去的創造和發明:
甲.文化方面-印刷術。
乙.軍事方面-火藥。
丙.物理方面-指南針。
丁.化學方面-瓷器、豆腐。
戊.食的方面-茶葉。
己.衣的方面-蠶絲。
庚.住的方面-拱門。
辛.行的方面-吊橋。
C.發明創造能力的重要-發明創造的能力,是一切文化進步的源頭。因為後來失了那種能力,所以我們民族的地位,也逐漸退化。因此,現在要恢復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們固有的能力一齊都恢復起來。
(3)如何恢復固有的智能:
要恢復我們祖先的發明能力,必須先從推翻「知之匪艱,行之維艱」的謬說,提倡「知難行易」的學說做起,才能恢復我國固有智能。因為「古人進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實行,能實行便能知,便能進步。」
4.學歐美之所長:
(1)學歐美之所長的意義- 國父說:「恢復我國一切國粹之後,還要去學歐美之所長,然後才可以和歐美並駕齊驅。」所以學美之所長,便是吸收歐美文化的優點,並與中國固有文化的優點合而為一。
(2)歐美之所長是什麼-外國的長處是科學,用了兩三百年的工夫,去研究發明,到了近五十年,才算十分進步。
(3)學歐美之所長的態度和方法-學外國要迎頭趕上去,學歐美最新科學,不要向後跟著他,這樣便可以節省二百年的光陰,因為外國的科學進步,也只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學最新的科學,如美國現在想做一個中央電廠,正想用電力去統一全國工廠的計畫,如中國要學外國的長處,起首便應該不必用煤力而用電力。
(4)學歐美所長,日本是好榜樣-中國以日本作榜樣,中國人口比日本多十倍,領土比日本大三十倍,富源比日本更多。日本學歐美不過幾十年便成列強。中國學到日本,就變成十個列強也就是世界的獨強。
四.中華民族地位恢復後,對世界應負的責任:
中國強盛起來,民族地位恢復後,對世界還要負起濟弱扶傾的責任,不能再蹈帝國主義的覆轍,去滅人的國家,所以濟弱扶傾,完成大同,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
【名詞解釋】
1.洪門:是清代一種富有民族思想的秘密團體,哥老會、三合會、天地會、青紅幫的總稱。「洪」字是漢人失去了中土,寓有驅除滿虜,光復漢土的意思。
2.次殖民地:帝國主義憑藉不平等條約,對我實行經濟侵略,陷我國於次殖民地的地位。凡是和中國有條約的國家,都是中國的主人;所以中國不只做一國的殖民地。是做各國的殖民地。中國不只是做一國的奴隸,是做各國的奴隸。這種地位比殖民地還不如。所以叫做次殖民地。
3.大義覺迷錄:清初,滿人為了壓制漢人的民族思想,除了實行文字獄以外,還宣傳世界主義,麻醉漢人。
國父說「康熙雍正時後,便出了許多書,如大義覺迷錄等,說漢人不應該反對滿州人做皇帝。」
4.馬爾賽斯:英人,著有人口論。謂人口增加呈幾何級數,物產增加呈數學級數,因糧食的增加遠不及人口的增加,遂有飢饉、溺嬰、墮胎、戰爭等罪惡之事實,主張限制人口的增加。
國父在民族主義演講中,曾指出列強的人口壓迫是天然的淘汰,反對馬氏的理論,至為明顯。
5.民族地位低落的原因:除了內在的原因如民族精神的消失,固有道德的淪落,固有智能的衰退外,主要的是受了外來的三大壓迫(又稱三種禍害,或三大危機):
(1)政治力的壓迫-列強政治力的壓迫,有兩種手段,即兵力和外交。以兵力亡我國家,還知道抵抗;如果以外交亡我國家,尚不知抵抗。當時
國父曾警告說:「以兵力來滅亡中國,日本不過十天,美國不過一個月,英法不過兩個月!又說:「如果列強妥協了,用外交的方法,只用一張紙和一枝筆,一朝便可亡中國!」
(2)經濟力的壓迫-自中國革命之後,列強知道政治力瓜分中國不易,乃改用經濟力的侵略,較諸政治力的壓迫更厲害。列強對中國所施的經濟壓迫,約有六種之多:關稅權的控制(即貿易入超)、外國銀行的設立、航運權的侵占、租界與割地之賦稅地價的徵收、外人在中國境內的特權營業、與外人的投機事業,據估計我國每年損失不下十二萬萬銀元,致使我國民窮財盡,經濟破產。
(3)天然力(人口)的壓迫-近百年來,由於科學昌明,醫學發達,衛生的設備完全,所以列強的人口增加很快,中國人口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國父認為照以往一百年內的增加,推測以後一百年的增加,我國民族在一百年以後,無論所受的天惠如何深厚,就很難和列強的民族,共存於世界,到了百年之後,我們的人口變成了少數,列強的人口變成了多數,單以天然進化來推論,中國的人口便要滅亡。
【表解】
民族主義與民族地位的恢復
壹.中華民族近百年所受的壓迫
一.人口壓迫
1.就是天然力的壓迫,因為人口多的民族,可以同化人口少的民族。
2.百年來列強人口增加的情形:
(1)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族)-三倍。
(2)日本(大和族)-三倍。
(3)俄國(斯拉夫族)-四倍。
(4)德國(條頓族)-二倍半。
(5)美國-十倍。
(6)法國-四分之一。
3.我國-百年來人口並無增加,仍是四萬萬,百年之後,他們用多數來征服少數,我們不但要亡國,還要滅種。
二.政治壓迫
1.政治力去亡人國家,有兩種手段,一是武力,一是外交。
2.所受武力的壓迫-
(1).沿海港灣被租借。
(2).固有領土被侵占。
(3).固有藩屬喪失或獨立。
(4).以武力征服我國,日本只要十天,美國一個月,英法兩個月。
3.所受外交力的壓迫-
(1).主權的喪失-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關稅管理權。
(2).用妥協的方法,外交官坐在一處,個人簽一個字,便可以亡國。
三.經濟壓迫
1.帝國主義憑藉不平等條約,對我實施經濟侵略,陷我國於次殖民地地位。
2.列強對我實施經濟壓迫,每年損失十二萬萬銀元。
貳.民族主義的消失和恢復
一.民族主義消失的情形:
1.漢人成立保皇黨,保護滿清皇帝。
2.受滿清文字獄的壓迫,漢人書籍,歌頌滿清。
3.反清復明的會黨,反而作清兵,去打太平天國。
二.民族主義消失原因:
1.受異族的統治-
(1)鎮壓手段-康、雍、乾三朝大興文字獄。
(2)籠絡手段-舉辦科舉和特科,籠絡沒有氣節的讀書人。
(2)欺騙手段-刪改和焚毀有關民族思想的書籍。
(3)麻醉手段-宣傳世界主義,刊行大義覺迷錄。
2.受中國傳統世界主義的遺毒
(1)中國人有「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的觀念,自稱堂堂大國,自稱大一統,這種妄自尊大的世界主義,使我們的民族思想消失。
(2)這種二千多年以前所講的天下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消失的受病根源。
3.家族與宗族的觀念過於發達。
4.中國人民是一盤散沙。
5.次要原因-
(1)義和團失敗後,中國人自信力喪失,盲目崇拜外國。
(2)左宗棠做大龍頭破壞了會黨的機關。
三.民族主義恢復的方法
1.能知-換起民眾,使國人了解民族處境的危機,奮起自強。
2.合群-即組織民眾,要善用中國固有之小團體,如宗族團體。
3.次要方法-如統一語言,發展交通。
叁.民族地位的檢討與恢復
一.我國民族地位的檢討:
1.中國在從前-是世界的獨強。
2.滿清末葉-是「次殖民地」地位。
3.抗日勝利以後-列為四強之一,但並不夠強國的條件。
4.目前-大陸為毛匪竊據,我民族地位又一落千丈,亟待恢復。
二.恢復民族地位的意義:
1.國父當時-不僅在廢除不平等條約,求國家的獨立,更要求國家強盛,恢復以往光榮的地位。
2.我們今日-反共抗俄、光復大陸,成為世界和平安定的力量。
三.恢復民族地位的方法:
1.能知-認識民族地位的危險
2.合群-擴大民族團體的結合
先把民族主義恢復起來。
3.恢復固有道德-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而言。
4.恢復固有智識-指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即大學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
5.恢復固有能力-
(1).指的是發明創造的能力。
(2).我國固有的發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瓷器、茶葉、蠶絲品、拱門、吊橋。
就是要恢復固有的道德和文化。
6.學歐美之所長-外國的長處是科學。學外國,我們要學最新的科學,迎頭趕上,而後來居上。
四.民族地位恢復後對世界的責任:我們不能再蹈帝國主義覆轍,要濟弱扶傾,完成大同。
第四節民族主義的對內對外主張
壹.民族主義的對內主張
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有云:「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茲分述如下:
一.中華民族自求解放
1.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即「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於世界」,蓋自列強壓迫我國以來,因為受不平等條約束縛,故須爭取自由;我國處於次殖民地的地位,主權不完整,故須爭取獨立。而此項民族解放工作則須民族不倚仗外力,自己流血流汗爭取而來。
2.國父指示抵抗外國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積極的:這種方法就是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權民生問題之解決,以與外國奮鬥。
二是消極的:這種方法就是不合作,不合作是消極的抵制,使外國的帝國主義減少作用。
3.中華民族自求解放其最終目的就是廢除不平等條約,採取這種抵抗外國的方法,不必用兵力和帝國主義作戰,就可以達到民族解放的目的。這一主張是由對內著手,但其收效則在對外方面。
4.國父之所以堅持廢除不平等條約,就是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使我淪為次殖民地的地位,為了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自由,必須廢除不平等條約。
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1.國父說:「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揮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點。」故「對於滿清不以復仇為事。」蓋「辛亥以前滿洲以一民族宰制於上,造成中國境內的不平等。」「辛亥以後,滿洲宰制政策既已摧毀無餘,則國內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結合…民族主義所要求者即在於此。」
2.國父所謂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下列含義:
(1)各民族在國內法律上受同等保護,並享同等權利,不因種族而差異。
(2)尊重各民族固有文化,如語言、宗教、風俗習慣。
(3)保障少數民族政治和經濟利益並享有高度自治權。
3.我國三十五年制定憲法,明白規定「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這種平等包括政治、法律、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等方面,非常徹底。
附:國父對民族主義在國內方面尚有下列各主張:
1.民族聯合:民族國家就是民族間的平等聯合,至於我國國內各民族應該聯合的理由是:
(1)各族都沒有自衛的能力,要聯合才可以求生存:「講到五族的地位,滿洲是處於日本的勢力範圍之內,蒙古向來是俄國的範圍,西藏幾乎成了英國的囊中物。由此可見他們都沒有自衛的能力,我們漢族應該幫助他們才是。」
(2)就國防的觀點說,固有的疆域不容割裂:「琉球、臺灣、澎湖、東北、內外蒙古、新疆、西藏、無一處不是保衛民族生存的要塞,這些地方的割裂,即為中國國防的撤除。」
2.民族同化
同化是團結國內民族的方法。也是民族聯合最徹底的辦法。「厲行種族同化,將以發達國內平等文明,收道一風同之效。」「滿蒙回藏都同化於我們漢族,成一個大民族國家。」不過民族主義的同化是相互的,不是片面的。是自願的,而不是強制的。蓋國內各民族,由於長期的共同歷史命運,在心理上原有榮辱與共的情感;由於長期的交往與接觸,在血統與文化方面原已有或多或少的混合,
國父民族同化的主張,只是順應歷史的趨勢,迫於環境的需要,用人為的力量加速其進行罷了。
3.自治自決:
對西南邊民(指苗、傜、黎、擺夷等人)許之自治,對蒙藏地方則准其自決。「國民黨鄭重宣言,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於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之革命獲得勝利後,當組織自由統一的中華民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民族自決用於國外方面,它和民族獨立相通,就是主張民族有獨立行使主權的權利。用於國內方面,民族自決應解釋為「以民族為單位的自治。」所以不允許「標榜自治自決,而實際向帝國主義投降,或憑藉外來勢力,來脫離自己的中華民國。」
4.五族共和:
國父在推翻滿清以後,原有「五族共和」的主張,後又放棄此主張,而主張「民族同化」,其理由有二:
(1)中國境內居民不只有五族-中國境內居民,不僅只有漢、滿、蒙、回、藏五族,所以用五族共和的名義很不恰當。
(2)五族區別不應存在,應同化結合為一個民族-要以美利堅民族為榜樣,使漢、滿、蒙、回、藏和境內其他各民族,同化結合成為一個大民族,即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在東西兩半球相互輝映。
五族共和是指五族共處,五族一家的意思。而 國父所說的國族主義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之意。準此五族共和不是國族主義。
貳.民族主義的對外主張
一.聯合弱小,共同奮鬥:
1.
國父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一種是二萬萬五千萬人。」前者是弱小民族,後者是帝國主義。主張「把各弱小民族都聯合起來,共同去打破二萬萬五千萬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強權。」
2.戰前的日本不在聯合之列-「亞洲除日本外,所有弱小民族都是被強暴壓迫,受種種痛苦,他們同病相憐,將來一定聯合起來去抵抗強暴的國家。」
國父遺囑亦曾昭示吾人,「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抗戰以前的日本,侵略我國,不以平等待我,顯然屬於強暴的國家,自然不能在聯合之列。
3.民十三年 國父在日本演講大亞洲主義,指出東方的文化是仁義道德的王道文化;西方的文化是功利強權的霸道文化,希望日本作東方王道文化的干城,不要作西方霸道文化的鷹犬。抗戰發生後,汪精衛等漢奸向日本妥協,聲稱
國父曾發表大亞洲主義,主張亞洲人不應相互戰爭。其實 國父何曾主張向日本侵略主義者投降。大亞洲主義是不容許任何民族敗類曲解或假借的!
二.扶濟傾危,伸張公道:
1.「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要恢復民族地位,還要對世界負一個大責任。如果中國不能夠擔任這個責任,那麼中國強盛了,對於世界沒有大利,便是大害。…現在世界列強所走的路是滅人國家的。如果中國強盛起來也要去滅人國家…便是蹈它們的覆轍。…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族的天職。」
2.三民主義本於儒家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推己及人的道理,我們民族不願意受壓迫,推想到其他民族一定也不願意受壓迫;每一個民族都要爭生存。所以扶濟傾危,是「為世界上伸張公道打不平的。」
三.完成大同,天下一家:
1.大同社會是儒家對政治的最高理想。 國父主張大同的言論尤多。如:「使世界漸趨於大同。」「與諸民族並諸於世界,以馴致大同。」「我們便要把那些帝國主義來消滅。那才算是治國平天下。…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
2. 國父的世界主義,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當然是和平的世界主義,是民族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所以胡漢民先生說:「世界主義是民族主義的理想;民族主義是世界主義的實行。」因而與帝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冒牌的世界主義大有不同。
叁.結論
一.中華民族受列強壓迫,有亡國滅種之憂,為了民族自由和民族獨立,故必須以民族自身的力量爭取解放不可。既然自己民族要求解放,推己及人,就不應該壓迫他人,因而有協和國內少數民族的提出。在要求解放上與弱小民族利害相同,自亦有聯合起來共同奮鬥之必要。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如有侵略強權,壓迫弱小民族,挺身而出,主持公道當屬必需。此時,國內外各民族均獲得平等地位,侵略強權消滅,世界大同的理想當必實現。民族主義之有內容、有理想、合邏輯,至為明白。
二. 國父的民族主義-
沒有排外主義的色彩。(在國內協和少數民族、國外聯合弱小民族)沒有帝國主義的傾向。(因其主張聯合弱小、扶濟傾危)
它尊重自己民族。(企求興盛、爭取解放、不願做被壓迫民族)
也尊重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
主張自力更生。(強調自求解放,不倚仗外力,努力自強)
也主張國際互助。( 國父實業計劃全名即「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計劃書」)
所以它不落後,不偏狹,有了它世界主義和國際主義都不必要了,民族主義是最完美的。
【名詞解釋】
1.不合作運動:亦稱不合作主義,為印度國民黨領袖甘地所提倡,主張印度人不與英國合作,不對英國作事,英人大為困擾,終於允許印度獨立,故 國父提倡不合作。可以使帝國主義減少作用。
2.大亞洲主義:為 國父於民十三年在日本神戶所演講。討論亞洲受痛苦的民族,怎樣才可以抵抗歐洲強盛民族的問題。
國父認為東方是講究仁義道德的王道文化,西方是講究功利強權的霸道文化,主張用仁義道德作基礎,來恢復亞洲民族的地位。
【表解】
民族主義的對內對外主張
壹.對內主張
一.中華民族自求解放
1.民族自求解放就是民族以自身的力量,不倚仗外力,努力自強,
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於世界。
2.方法:
(1)積極的-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權民生問題之解決,以與外國奮鬥。
(2)消極的:提倡「不合作」,使外國的帝國主義減少作用。
這是 國父訓示抵抗外國的方法。
3.目的-在廢除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獨立自由的國家。
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1.辛亥以前滿洲以一民族宰制於上,造成中國境內的不平等。辛亥以後,滿洲宰制政策既已摧毀無餘,則國內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結合。
2.民族平等之內容:
(1)各民族在國內法律上受同等保護,並享同等權利,不因種族而差異。
(2)尊重各民族固有文化,如語言、宗教、風俗習慣。
(3)保障少數民族政治和經濟利益並享有高度自治權。
貳.對外主張
一.聯合弱小,共同奮鬥:
1.
國父把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
(1)一種是十二萬萬五千萬人-是弱小民族。
(2)一種是二萬萬五千萬人-是帝國主義。
2.要把各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用公理去打破強權。
二.扶濟傾危,伸張公道:
1.中國如果強盛起來,不能再蹈帝國主義的覆轍去滅人國家。
2.我們要濟弱扶傾,伸張公道,去消滅帝國主義。
這是本於儒家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出發的。
三.完成大同,天下一家:
1.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
2.完成大同,就是世界主義,這是民族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
第五節民族主義與反共抗俄
【內容提要】
壹.俄帝侵華
一.帝俄和俄帝
1.帝俄-俄寇在1917年以前是沙皇時代,實行帝制,叫做帝俄。
2.俄帝-1917年列寧發動共黨革命,實行蘇維埃制度,因為實行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所以叫做俄帝。不論帝俄或俄帝,其侵略我國的作風是一貫的。
二.帝俄時代對華的侵略:
1.帝俄侵華的目的:
(1)想在太平洋上獲得不凍港,主要目標是旅順和大連。
(2)最後把中國作為他的殖民地。
2.帝俄時代侵華史略
(1)康熙28年(1689年)尼布楚條約,尼布楚城和界北一帶地方為俄侵佔。
(2)咸豐8年(1858年)璦琿條約佔我黑龍江以北之地。
(3)咸豐10年(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佔我烏蘇里江以東之地。
(4)乘新疆回亂,派兵侵入伊犁,1882年伊犁條約,割我霍爾果斯河以西之地。
(5)1896年誘訂中俄密約騙取中東路建築權,翌年進佔旅大,取得南滿路建築權。
(6)日俄戰後,轉向蒙新侵略,與日本劃分滿蒙勢力範圍。
三.俄帝(革命後)時代對華的侵略:
1.俄帝侵華的目的:
(1)首先想赤化中國。
(2)進一步赤化世界。
2.列寧的世界戰略:
列寧曾說:「北京到加爾各答,是通往歐洲的捷徑。」意思就是要赤化歐洲,必先赤化中國和亞洲。其戰略上所持的理由為:
(1)亞洲的赤化,將促使歐洲列強經濟衰落和崩潰。
(2)亞洲地區普遍的混亂和貧窮,是共匪蔓延的溫床。
(3)亞洲眾多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可以充為赤化世界的資本。
3.俄帝時代侵華史略:
(1)民國九年起即在中國培養顛覆勢力,即共匪傀儡組織,並助其奪取政權。
(2)民國十年佔領外蒙,成立傀儡國家「蒙古人民共和國。」
(3)民國二十四年出賣中東路予偽滿州國。
(4)民國三十年與日訂中立協定,鼓勵日本侵華。
(5)民國三十三年併我唐努烏梁海。
(6)民國三十四年雅爾達密約,公然主張繼承帝俄在東北特權。
(7)
民國三十四年進兵東北掠走二十億美元工業設備。
(8)二次大戰結束後,把一百萬日本關東軍裝備,武裝共匪,使其竊據大陸。
統計自清初已迄民國三十四年止,俄帝先後侵占我領土達五百八十八萬餘方公里,幾佔我固有領土三分之一,故俄寇實為我中華民族的世仇大敵。
貳共匪禍國始末
一.共匪的萌芽和成長:
1.1919年共產國際在莫斯科成立。
2.1920年維丁斯基來華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這是匪黨的前身。
3.民國十年馬林來華指導陳獨秀正式成立匪黨。
4.民國十一年匪黨加入共產國際,透過越飛和鮑羅廷的因謀,用滲透分化國民黨的方法,使共匪獲得空前的發展。
5.民國十六年後,共匪策動城市和農民暴動無不失敗。
6.民國二十年底在江西瑞金成立偽蘇維埃組織。
7.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流竄至陝北延安。
8.在抗日戰爭的掩護下才又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9.抗戰勝利後,共匪的主力由俄帝引入被其佔領的東北九省,予以裝備和訓練擴大叛亂。
10.民國 37至38年國際綏靖氣氛瀰漫,國內因八年抗戰,元氣大傷,共匪遂得成機竊據大陸。
11.今日匪俄雖有爭執,但只是如何「征服世界」和「埋葬自由國家」的方法之爭,至於其赤化世界的本質,還是一致的。
二.共匪的漢奸特質:
1.中共匪徒從開始就是共產國際一手製造出來的,從開始就是莫斯科共產國際在中國的支部。而共產國際只是俄帝征服世界的工具,共匪服從共產國際的命令,便是服從俄帝的命令,一切只為俄帝的利益,這便是共匪的漢奸本質。
2.由於共匪的漢奸本質,便使其對祖國懷抱仇恨,對同胞肆意屠殺。在歷史上外族入主中原,總有一般亂臣賊子幫助他殘害愛國同胞。五胡亂華時代石虎殘暴,元清兩代的恐怖屠殺,都是歷史上的實例。而共匪的暴虐凶狠,更為歷史上的空前未有,且其喪心病狂的行動,更是石敬塘、劉豫、汪精衛不能為、不敢為的。故今日共匪實具有漢奸、流寇與侵略工具三大特質。
参.反共抗俄戰爭的本質
一.反共抗俄的戰爭是反侵略反奸的民族戰爭。
1.反共戰爭不僅是為爭取民族的生存,恢復國家的領土,保障同胞的生命和自由而戰,並且是為了亞洲安全及世界和平人類文化進步而戰。2.反共戰爭不是臺灣對大陸的戰爭,而是中華民族對共產國際赤色帝國主義的戰爭,也就是繼對日抗戰後的反侵略的民族戰爭。
二.實行三民主義必須反共抗俄
1.就民族主義來說-要求民族國家支主權獨立自由,便必須反對共產國際赤化世界的侵略。
2.就民權主義來說-要實行主權在民的全民政治,便必須反對共產主義的極權專制。
3.就民生主義來說-要滿足人民生活基本需要,是人人能過幸福自由的生活,便必須消滅共匪沒收屠殺的恐怖,廢除人民公社飢餓奴役的制度。
三.反共抗俄戰爭必勝的理由:
1.民族意識的覺醒-從民族主義來說,反共抗俄就是反侵略、反奴役國民、爭自由、爭平等、爭獨立的民族戰爭。民族戰爭決勝的關鍵,為民族的覺醒,我國經過國民革命和抗日的長期奮鬥,民族意識早已覺醒。
2.國賊漢奸必亡-所有憑藉外力的國賊漢奸的任何偽組織偽政權,歷史告訴我們,是從來沒有不在民族大義和民族正氣的力量之前,加速覆亡的。
四.反共抗俄的方法:
就是要根據三民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在民族主義方面,我們必須加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發揮國命精神,並聯合世界上反共抗俄的民族,共同奮鬥。在民權主義方面,我們必須集中民意,發揮民力,用民主自由的力量去對抗極權獨裁。在民生主義方面,我們必須根據平均地權辦法並實行耕者有其田,以解決土地問題和改善人民生活,用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振興工業辦法,以改善勞工生活,才能徹底粉碎共產主義之邪說。
第六節民族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內容提要】
壹.民族主義不主張家族和宗族主義
一.家族主義以家族為本位。推而廣之,便是宗族。 國父說:「中國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中國人對於家族和宗族的團結力量非常強大,往往因為保護宗族起見,寧可犧牲身家性命,像廣東兩姓械鬥,兩族的人無論犧牲多少生命財產,總是不肯罷休…至於說到對於國家,從沒有一次具極大精神去犧牲的」,「甚至國亡他可以不管」。
二.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二者皆有害於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 國父不以家族主義為然。他說「民族亡了,家族便無以存在」。所以要用宗族為單位改良當中的組織,再聯合成國族。
貳.民族主義也不主張封建主義
封建主義就是封土建邦的制度,一個民族建立許多封建國家,這顯然是分裂割據。民族不能團結,有時更形成自相殘殺,招致外侮的惡果。民族主義主張建立民族國家,因此要主張統一反對分裂割據。所以
國父反對民初的「聯省自治論者」,以為它是封建的餘孽,是「為武人割據作護符」。
叁.民族主義也不主張地方主義
一.地方主義係由封建主義而來,它在政治上是一種地方分權制。在思想上是一種鄉土觀念。凡此都有害於民族主義的實行。民族主義以國家為重,所以
國父主張「捐除省見,促進統一」效忠國家。
二.雖然 國父同時主張地方自治,但地方自治是地方上的人,在國家監督之下,治理地方上的事務。故地方自治與有離心傾向的地方主義不可混為一談。
肆.民族主義也不贊成個人主義
一.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個人本位,個人至上,事事以個人出發,以個人為目的,個人享受絕對自由。所以個人主義又名個人自由主義,或稱自由主義。
二.個人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區別:
1.相同點:民族主義和個人主義,都是以人為本,從人出發的人文主義,都承認人的尊嚴,都追求現世的幸福生活。
2.不同點:個人主義事事從個人出發,以個人為目的;而民族主義以民族為出發,以民族為目的,是民族自由主義。
三.民族獨立與個人自由:
民族主義以民族為本位,重視民族利益;個人主義以個人為本位,重視個人利益和個人自由。個人要自由,必須民族能獨立,否則民族受壓迫,國家亡了,個人成為亡國奴,那裏又有個人自由?可見民族自由,業已包括了個人自由在內;自由的個人,實以自由的民族為條件。故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犧牲一切,以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
因此 國父說: 「自由萬不可再用到個人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又說:「中國人因為自由太多,沒有團結,沒有抵抗力,成為一盤散沙,因為是一盤散沙,所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便不能抵抗。要將來能夠抵抗外國的壓迫,便要打破個人的自由,結成堅固的團體」。
四.個人與國家的關係:
個人是組成國家的單元,國是保障個人利益和生存的團體。個人利益存在國家利益之中,國家利益奠定在個人利益之上。沒有個人,國家固然無從產生,但沒有堅強的國家,個人也就不能存在。故
國父說:「個人社會,本大我小我之不同,其理可互相發明,而未可以是非之也」。又說:「個人不可以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就是這個意思。
伍.民族主義堅決反對階級主義
一.階級主義創始於馬克思,主張階級鬥爭論。他把人分成壓迫與被壓迫兩個階級。馬氏說:「從來的一切社會我們都知道是建立在壓迫階級與被壓迫階級的對抗上面的。」「沒有對抗便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如今所遵循的原則。」所以「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他認為工業革命後,工人生產的成果大多數為資本家搶去,以致工人無法生活,要解決這個問題,須聯合世界上的無產階級,將資產階級打倒,進行世界革命,才能達到共產的目的。
二.民族主義與階級主義的不同:
1.民族主義以民族的利益為利益,所以是愛國的。階級主義以無產階級的利益為利益,必然是賣國的。
2.以民族利益為基礎,才能爭取民族平等,達到大同世界之理想。以階級利益為基礎,多數人民幣被鬥爭所淘汰。
3.民族主義以民族平等與互助合作為社會進化原動力,是社會進化的常態。階級主義以清算鬥爭為社會進化原動力,是社會進化過程中的病態。
4.民族主義以民生哲學為基礎,以人性為出發點,人為宇宙之主宰,故承認人的地位與人的尊嚴。階級主義以唯物為哲學基礎,認為人應適應隨物質的變遷而轉移,否定了人的地位與人的尊嚴。
三.階級鬥爭的錯誤:馬克思的階級鬥爭論,有下列各種錯誤:
1.人類歷史,是一部人類求生存的奮鬥史,不是階級鬥爭史。
2.階級鬥爭是人類在求生存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種病態,不是進化的原因。
3.社會進化是由於大多數經濟利益的調和,不是相衝突。即人類進化是由於互助,而不是由於鬥爭。
4.馬克思只知道有階級意識,而忽視了歷史上的民族意識。
四.民族團結的重要:
1.民族團結重於階級鬥爭,如果一個國家只知階級鬥爭罔顧民族團結,則必遭他國侵略,以至於滅亡。
2.共產國際和毛林奸匪正強調階級意識,以消滅我們的民族意識,瓦解我們的民族團結,分裂我們的民族情感,以達其赤化世界的目的;我們便更應增進民族情感,加強民族意識,鞏固民族團結,以維護民族的獨立和自由。
以上所述的幾種主義,家庭主義、封建主義、地方主義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封建主義雖因封建制度的消滅已成陳跡,但民初的軍閥割據仍富封建的色彩。至於家族主義、地方主義則在國人腦海中尤根深蒂固。個人主義與階級主義是歐洲近代的思想,然其偏狹性和自私性則一。因為個人、階級、家族、封建、和地方都是些小組織,小圈子,要民族主義才是一個大團體、大範圍,只有民族主義富於解放作用。
陸.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
一.帝國主義的義意:
1.國父說:「甚麼是帝國主義呢?就是用政治力量去侵略別國的主義」。又說「中國所謂勤遠略這種侵略政策,現在名為帝國主義」。
2.故帝國主義就是一種超民族的國家制度,以侵略的方法來擴張領土的。所以從古羅馬帝國到現在的蘇聯帝國都屬於帝國主義。
二.帝國主義的謬誤:
帝國主義既然是用政治力量(包括武力與外交)去侵略別國,其結果必然產生下述現象:
1.殖民主義-壓迫弱小民族,民族間的地位不平等是明顯的事。
2.黷武主義-帝國主義要向外侵略,自須擴充軍備窮兵黷武,世界和平隨時遭受威脅。
三.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
1.民族主義主張民族平等、世界和平,與帝國主義正處於針鋒相對的地位,反對它是必然的事。故「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
2.中國人向來是不以講打為然的,以為講打就是野蠻,所以一般大言論家,都極力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字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棄珠崖議」。
柒.民族主義與各種世界主義的比較
世界主義的範圍很大,種類很多,有真的,有假的。民族主義對冒牌的世界主義是反對的,對真正的世界主義並不反對,但主張以民族主義為基礎。茲分述如下;
1.中國傳統的世界主義:「不分夷狄華夏就是世界主義」,所謂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所謂胡越一家,天下一人的思想,就是我國傳統的世界主義。(1)我國是世界的獨強,文化比四鄰高,經濟比四鄰富。在武力上我們保障他們的安全,在內政上我們幫他們勘平內亂,在經濟上我們給他們貿易上種種便利,我們常自稱堂堂大國,聲名文物之邦。
(2)其結果使民族思想喪失,招致亡國的痛苦。「大凡一種思想不能說是好不好。只看它是合我們用不合我們用,如果合我們用便是好,不合我們用便是不好」。
(3)國父曾用呂宋彩票比喻,民族主義是竹槓,是可以謀生的。世界主義是彩票,是可以發財的。如果拋棄了民族主義,不但不能發財,連謀生也有問題的。其實中國傳統的世界主義,不能算是錯誤的類型,只是它不合我們用,我們今日不能提倡。
(4)以往中國是世界的獨強,具備世界帝國的規模,所以有傳統世界的主張。如今我們是弱國,就沒有資格來主張傳統的世界主義。
國父說:「民族主義不合世界潮流,這個論調,如果發自美國、英國、那是很適當的,但是發自中國人,便不適當了」。因為弱小民族要提倡民族主義爭取解放;如果再來主張世界主義無異自撤藩離,開門揖盜。
2.列強的世界主義(其實就是帝國主義)
(1)國父說:「英俄兩國現在出生了一個新思想,這個思想,是有智識的學者提倡的。這是甚麼思想呢?是反對民族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說民族主義是狹隘的,不是寬大的,簡直的說,就是世界主義。現在的英國和以前的俄國、德國,以及中國現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贊成這種主義,反對民族主義」。(此處 國父所指的世界主義包括兩種冒牌的,就是變相的帝國主義與變相的侵略主義。
國父所指的,英俄德列強所鼓吹的世界主義,其實是帝國主義。是一種冒牌的世界主義。因為「強盛國家和有力量的民族已經雄佔全球…他們想永遠維持這種壟斷的地位,再不准弱小民族復興,所以天天鼓吹世界主義,謂民族主義的範圍太狹隘,其實他們的世界主義,就是變相的帝國主義與變相的侵略主義」。
(2)列強的世界主義是從民族的優越感出發,否認各民族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平等權利。自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有最高尚的文化,有統治世界的使命,如有反抗,便是背叛近代文明,他便負有鎮壓的責任。其用意在麻醉弱小民族,並為其侵略的行為作辯護。
(3)列強的世界主義,旨在麻醉弱小民族,聽其宰割,不要反抗,與滿清入關對漢人宣傳世界,其動機是如出一轍的。民族主義是主張各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一律平等。故民族主義和列強的世界主義正處於相反的地位。
3.俄帝的世界主義(其實就是國際主義)
國父說:「中國現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贊成這種主義反對民族主義」。此處所指就是俄帝所鼓吹的共產主義的世界主義,其實就是國際主義。
(1)何謂國際主義?馬克思要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打破國家界限,共同和有產階級鬥爭,列寧更組織第三國際來策劃世界革命,推行其赤化世界的陰謀,這便是國際主義。
(2)剖視國際主義:馬克思提出「工人無祖國」的口號,所以各國共黨先天都是民族的叛徒。列寧更提出「蘇聯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祖國」,所以各國共黨又是蘇聯的間諜和第五縱隊。共黨當力量小的時候只為俄帝做些情報和破壞的工作。力量強大時,便武裝叛亂,奪取政權,公開成為俄帝的附庸國。
(3)列強的世界主義和俄帝的世界主義比較:
A.同事變相的帝國主義。(一是白色的帝國主義,一是赤色的帝國主義)。同是變相的侵略主義(一是飛機大砲,一是用共產教條,其實俄帝在布達佩斯和布拉格的街頭,同樣也使用了坦克和大砲。)
B.前者為侵略行為作辯護,後者本身就是侵略手段。
C.前者把被侵略者當作整體看,容易引起被侵略者的反感;後者從被侵略民族內部分化,從內部腐蝕民族思想。所以列強的世界主義手段比較拙劣;而俄帝的世界主義手段更為毒辣。
(4)我們民族主義與俄帝世界主義的比較:
A.我們民族主義是從民族利益出發:由於帝國主義的壓迫,我們有亡國滅種之憂,救亡圖存的工作是全民族責任,不屬某一階級的。因為民族亡了,窮人固然受苦,富人也要受苦。
B.俄帝的世界主義是從階級利益出發:中國工業落後,普遍貧窮,階級不顯著,因此階級意識模糊。而且工廠工人僅數百萬人不足構成一無產階級。故民族利益是切實的,階級利益不切實際。
二.理想的世界主義
1.世界主義的意義:
(1)一般世界主義的意義-認為個人與世界有密切的關係。主張消滅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建立世界國家,或實現天下一家的主義。此種主義理想不可不為崇高,胸襟不可謂不開闊。但主張以對世界之愛替代對國家民族之愛,受屈的民族(即被壓迫民族)提倡則非所宜。
(2)國父所主張的世界主義-國父主張民族主義,同時亦主張世界主義,但他所主張的世界主義是以民族主義為基礎的理想世界主義。所以二者並不衝突。
2.理想的世界主義必需以民族主義為基礎:
理想的世界主義包括天下一家,人類平等,世界和平等思想。民族主義主張扶濟傾危,伸張公道,幫助各弱小民族獲得平等獨立的地位,消滅所有的帝國主義和侵略主義。到那時,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治自決的權利,經濟上文化上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世界才有永久的和平。假以時日,由於交通的便利,經濟的互換,文化的交流,全世界民族聯合成一個國家,實現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這便是理想的世界主義。
3.要發達世界主義,先要民族主義鞏固才行:
三民主義有兩個目的,一是國家,一是世界。國父說:「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建民國是切近的目的。足見理想的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是不衝突的。所以
國父說:「世界主義是從甚麼地方發生出來的呢?是從民族主義發生出來的。我們要發達世界主義,先要民族主義鞏固才行。如果民族主義不能鞏固。世界主義也就不能發達,由此可知世界主義實藏在民族主義之內」。也就是大學上所說「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
「近代戰爭恆以弱國為問題,倘以和平之民族善於自衛,則斯世初無弱肉強食之說」。蓋國家弱了,自然刺激強鄰的侵略慾望。僅僅我不打人,並不就能實現世界和平。還要人不打我,這就先要我們有自衛的力量。民族主義就是主張先有自衛的力量,再行伸張正義,維護世界和平。故胡漢民先生說:「世界主義是民族主義的理想,民族主義是世界主義的實行」。就是這個意思。
理想的世界主義雖好,但中華民族受壓迫,要講民族主義是現實的需要。世界主義是理想是將來的事,應該等民族主義實現了以後再說。
捌.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
國父列血統為構成民族要素的首位,而把民族主義有時叫作種族主義。不過種族主義只看重血統因素,民族主義還看重生活、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文化的因素。所以民族主義較種族主義的涵義要豐富得多,民族主義含有發揚民族精神,保衛民族文化的意義在內,故
國父提倡民族主義,而不提倡種族主義。
玖.民族主義與國族主義
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西文相同,皆為Nationalism 。故國父偶而亦自承認為國家主義。如「粵陳之部落割據主義自知與吾輩國家主義決不相容」。
其實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是有同有異的。二者都主張企求興盛,爭取解放。但民族主義還主張協和少數,聯合弱小,扶濟傾危,和完成大同。而國家主義則如海士所指,有自大態度,排斥精神,戰爭氣質,軍國主義等缺點。
如果僅有企求興盛,爭取解放。而沒有聯合弱小,協和少數,扶濟傾危,完成大同,則最後會走上帝國主義的道路,而侵略別人,發動戰爭。故帝國主義又被人稱為大國家主義,此種國家主義,則為
國父所反對。
拾.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愛護祖國的思想。由愛護故鄉或愛護家鄉的思想發展而來。它企求興盛,爭取解放與民族主義同。故民族主義是民族意識和愛國心的溶合與擴張。但民族主義就人而言,它所容的是族國,即民族國家。而愛國主義是就地而言,對於城邦、封邑、王國、帝國都可相容。
愛國主義和國家主義一樣,它沒有協和少數,聯合弱小,扶濟傾危,完成大同等優點。它有自大態度,排斥精神,戰爭氣質,軍國主義等缺點。所以民族主義可以說是合理的愛國主義,而不是瘋狂的愛國主義,
國父曾云「愛國固吾人天職」。民族主義當然是愛國的!
國家主義愛國主義都主張企求興盛,爭取解放,是民族利己主義。利己不免損人,這就不好了。民族主義雖也主張企求興盛,爭取解放,成為民族利己主義;但它還主張協和少數,聯合弱小,扶濟傾危,成為民族利他主義。又有世界大同的主張,還具備世界主義的理想呢!
它看重自己民族的利益;但它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它主張個民族應該平等獨立;但也主張國際間互助合作。它沒有孤立的傾向,沒有侵略的色彩,其胸襟之開闊,理想之遠大,自然不是偏狹自私的國家主義愛國主義所能望其項背的。
國家主義與愛國主義,到二十世紀呈現一種新姿態出現,叫做法西斯主義和國社主義,強調國家利益,國家榮譽,鼓吹戰爭,終而掀起二次世界大戰,此種瘋狂的國家主義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當然是反對的!
【名詞解釋】
1.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個人本位,個人至上,事事以個人出發,以個人為目的,個人享受絕對自由。所以個人主義又名個人自由主義,或稱自由主義。
2.第三國際:又稱赤色國際或共產國際。俄國革命後,因不滿第二國際之妥協態度,於是於1917年在莫斯科成立第三國際。以聯合世界無產階級,促進社會革命,肅清妥協派為目的。採用極權制度,凡加入者須絕對服從中央委員會之指揮,於是第三國際遂成為俄共滅人國家赤化世界之工具。
3.國際主義:馬克思要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打破國家界限,共同和有產階級鬥爭,列寧更組織第三國際來策劃世界革命,推行其赤化世界的陰謀,這便是國際主義。共產主義對國內強調無產階級的利益,在國內講階級主義,對國外主張工人打破國家民族的界限團結起來。就是國際主義,也就是階級鬥爭的擴大。
4.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意思是指少數強國企圖在征服各國之後,建立一個統一全世界的帝國,到了近代此名詞就代表侵略的思想和行動。所以
國父說:「甚麼是帝國主義呢?就是用政治力量去侵略別國的主義」。又說「中國所謂勤遠略這種侵略政策,現在名為帝國主義」。
5.棄珠崖議:珠崖即今之海南島。漢時置郡,居民常反,元帝擬派兵遠征,賈捐之不以為然,倡「棄珠崖議」為政府採納。 國父在民族主義第四講中曾說:「我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字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棄珠崖議」。
6.世界主義:就是破除國家和民族的界限,以人類為本位。而建立天下一家,世界一國的主義。
【表 解】
民族主義與有關主義之比較
壹.與個人主義的比較:
一.個人主義的意義-就是個人本位,重視個性解放,主張個人享受絕對自由。故又名個人自由主義,或稱自由主義。
二.二者相同之點:
1.都是以人為本,從人出發的人文主義。
2.都承認人的尊嚴。
3.都追求現世的幸福生活。
三.二者相異之點:
1.個人主義從個人出發,以個人為目的,是個人自由主義。
2.民族主義以民族為出發,以民族為目的,是民族自由主義。
四.民族獨立(自由)與個人自由:
1.民族不能獲得獨立,則民族中個人必為亡國奴,必無法獲得保障。
2.民族中的個人如要獲得自由,則必先求民族獨立。
足見民族獨立重於個人自由,沒有獨立的民族,即沒有自由的個人。
五.國家自由與個人自由:
1.二者關係密切-個人為國家的基礎,國家為個人的保障。沒有多數的個人,國家無由組織;沒有堅強的國家,個人失却保障。個人不能離開國家,國家亦不能離開個人。
2.我們應該犧牲個人自由爭取國家自由-中國淪為列強次殖民地,缺乏國家自由,而非個人自由。為了救亡圖存,必須犧牲個人自由,以爭取國家自由。覆巢之下無完卵,因此個人不能太過自由,國家要有完全的自由。
貳.與階級主義的比較
一.階級主義的意義-馬克思認為階級鬥爭是歷史演進的原動力,現在資本主義發達,社會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無產階級起來推翻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實行共產,便是階級主義。
二.階級鬥爭的謬誤:
1.人類全部歷史是人類為求生存而活動的記載,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顯然是偏見。
2.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於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的調和,不是由於相衝突。
3.階級鬥爭是人類進化中所產生的病態,是結果不是原為因,馬克思倒果為因,把病態誤為常態。
4歐洲自羅馬帝國解體後,產生民族國家,人類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所以民族意識對近代文明人說是最自然的情感,階級意識是馬克思主觀的幻想,事實上根本不存在。
叁.與世界主義的比較:
一.世界主義的意義-認為個人與世界有最密切的關係,主張消滅國家民族的界限,建立世界國家。
二.世界主義的類型:
1.冒牌的世界主義
(1).列強的世界主義
A.列強侵略弱小民族,不讓弱小民族復興,宣傳世界主義來麻醉弱小民族。
B.它是從民族優越感出發, 自命為最優秀的民族,有統治世界的使命,它不承認民族間是應該平等的。
C.這是列強冒牌的世界主義,實際是帝國主義。
(2).俄帝的世界主義
A.馬克思提出「工人無祖國」的口號,使各國共產黨為其「祖國」蘇俄效命。
B.這是從分化被侵略的內部團結,腐蝕被侵略民族的民族想著手,使人亡國滅種而不自覺,最後達到它赤化世界的目的。
C.這是俄帝冒牌的世界主義,實際是國際主義,也就是共產主義。
2.真正的世界主義
(1)中國傳統的世界主義:
A.「不分夷狄華夏就是世界主義」,也就是中國兩千年以前的天下主義。
B.因為我國有世界主義的思想,在沒有亡國以前,就有受病的根源,所以一遇外族的侵略,便沒有力量抵抗。
C.傳統的世界主義思想不能說不好,但不合我們用,我們今天不能再來提倡。
(2)理想的世界主義
A.理想的世界主義包括天下一家、人類平等、世界和平等思想。
B.民族主義最終的目的是世界大同,世界主義是民族主義的理想,民族主義是世界主義的實行。
C.國父的比喻-民族主義是竹槓,是界主義是彩票。
三.弱國不夠資格講世界主義:
1.弱小民族本身遭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如果再提倡世界主義,無異自撤藩籬,開門揖盜。
2.民族主義不合時代潮流,這個論調,如果發自美國、英國,那是很適當的,但是發自中國人便不適當了。
第三章 民權主義(資料內容在此⇢民權主義)
附記:
為啥西方突然不研究種族話題了,因為中國崛起了。資料載自LINE…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系教授菲利普.拉什頓(Philippe.J.Rushton),他通過十多年對人種之間差別的研究,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種族、進化與行為:生活史觀》,竟然在西方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白人保守派和白人自由派的一致討伐,那他究竟寫了一些東西,什麼讓大家這麼生氣呢?
因為他通過研究發現,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種,並不是白人,而是東亞人,也就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這相當於直接捅了馬蜂窩了。
如果是一般人寫的,可能也沒什麼人注意,但問題是,菲利浦.拉什頓可不是一般人,他早在80年代就已經是終身教授,而且因為學術上的突出成就,被選為美國和加拿大心理學會的高級會員,這樣的人得出來的結論,那大家就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那麼他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拉什頓教授對發表在西方主要期刊上的750篇論文做了統計以後,他發現了幾個有趣的規律:
1,東亞人的腦容量是最大的,神經元也是最多的,這本書里提供了一個數據如下:
黑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267毫升,平均有13,185(百萬個)神經元。
白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47毫升,平均有13,665(百萬個)神經元。
東亞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64毫升,平均有13,767(百萬個)神經元。
這個數據說明,東亞人的硬件條件是最好的,也就是他們很可能是最聰明的。
接下來拉什頓教授又通過研究,發現確實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把白人的平均智力定為100的話,那麼黑人的平均智力是85,東亞人的平均智力是106。
2,東亞人是進化最完善的,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的生殖器最小,荷爾蒙水平最低,下面是這本書里給出的數據:
荷爾蒙: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
性器官:黑人(大)、白人(中)、東亞(小)
性交頻率: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
性放任度: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
性病:黑人(高)、白人(中等)、東亞(低)
那麼為什麼荷爾蒙水平低,生殖器小的人種就是更先進的呢?
我們先來說前者,荷爾蒙水平較低的人種,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特性,那就是侵略性低,謹慎性高,不容易衝動,也不太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拋頭露面,這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人多的社會,通常協作水平更高,而這恰恰是一個種族,文明水平高低的一個關鍵因素。
所以東亞人更守法,更合群,更吃苦耐勞,對生活更有計劃,也就更容易實現財富的積累。
因此東亞人雖然去美國和加拿大最晚,但他們卻是最富裕的少數民族。
而反觀早在幾百年前就來到美洲的黑人,因為荷爾蒙水平太高,自控力太差,侵略性強,現在依然很難融入社會。
按照這本書提供的數據,黑人只佔美國總數的12%,但卻在美國監獄人口中佔50%,國際年鑒警察出版物中顯示,在全世界暴力犯罪中,每十萬人里,會有149個黑人罪犯,42個白人罪犯,35個東亞人罪犯。
所以荷爾蒙水平越高的人種,自然也就越原始。
那麼「丁丁」小又怎麼變成了一種優勢呢?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東亞人生殖器的周長通常是4.9釐米,白人是5.2釐米,黑人是5.3釐米,所以在中國賣的避孕套尺寸,恰好也是按照周長4.9釐米設計的。
因此東亞男人,為什麼很少有白人或者黑人的女性配偶?因為尺寸實在是不匹配,雙方都耍不高興。
東亞人的睪丸平均重量是9克,白人的睪丸平均重量是21克,這本書沒有得到黑人的睪丸的平均重量,但喜歡看動作片的同志都知道,他們肯定是最重的。
所以東亞人只能是點射,白人是泉湧,黑人就直接瀑布了,那麼這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黑人的生育能力最強,白人的其次,東亞人的最弱。
按照拉什頓教授的統計,每一千個孕婦,黑人能生16對雙胞胎,白人能生8對,東亞人只能生4對。
不僅僅生育能力雙方相差較大,而且黑人的小孩發育更快,平均11個月就會走路,白人則是12個月,東亞人卻需要13個月。
那這能說明什麼呢?
按照拉什頓教授的研究,生得越快,生得越多,生了以後越容易帶的人種,對後代就越不負責任。
所以為什麼黑人有那麼多單親媽媽?白人就要少很多,而東亞人幾乎都是雙親撫養的?
就是因為生殖能力的不同,哺育後代的成本不同,這導致了幾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1,東亞人由於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最高,所以東亞女人對配偶的選擇異常謹慎,這給東亞男人的壓力很大,讓他們必須非常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的機會,所以他們的家庭相對穩定。
2,東亞人的小孩由於發育相對較慢,所以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就會更長,因此就會投入更大的精力,用在孩子的教育之上,這反過來也促進了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
所以尺寸不突出這個缺點,竟然變成了人種上的一個重大優勢,這讓東亞人變成了最聰明,社會適應能力最強,最吃苦耐勞,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種族。
按照這本書提供的數據,東亞人的平均壽命比歐洲人長兩歲,比黑人長四歲,今天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最長壽的分別是香港和日本,而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的中國,人均壽命卻和醫療水平最發達的美國不相上下,本質上就是由於人種的優勢。
所以拉什頓教授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人類的歷史上,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圈,長期領先於世界,而即便是工業革命之後,一度落後的東亞社會,也能夠在短短的100多年之後,再次實現復興,和人種的優勢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除了西方的少數發達國家以外,能夠躋身文明發展最前端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全都來自於東亞,比如日本,韓國還有中國的台灣和香港,還有以中國人後代為主的新加坡。
而作為東亞人代表的中國,在僅僅用了四十年的發展之後,就已經變成了世界工廠,經濟總量佔世界第二,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第一。
因此世界的發展中心,在短暫的西移了幾百年之後,又再次回歸東亞,這本質上也是由於人種的優勢所帶來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所以你可以想象,當菲利浦.拉什頓教授把他的研究成果發表以後,直接就把西方主流社會的肺都給氣炸了,立刻對他進行了圍剿。
美國的《對社會心理學問題的研究》雜誌,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專門出了一期專刊,對他進行批判,但爭論的結果,卻讓人不得不越來越相信,菲利浦.拉什頓教授的研究是正確的。
因為他的研究成果,是根據美國最頂尖的學術雜誌,《美國人類學家》,《行為基因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人類生理》,《遺傳雜誌》等等頂級的學術期刊上,750篇論文的匯總結果,要否定他,就必須要否定整個人類學的研究成果,這是誰也辦不到的。
既然學術上搞不定他,於是大家就開始出陰招,西方的保守派組織和自由派組織,紛紛給安大略省的警察局寫信,揭發他的各種「犯罪」問題,想從其他方面把他搞臭。
可是拉什頓教授就是一個書呆子,一天到晚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規規矩矩地教學和搞研究,實在是抓不到他什麼把柄,於是政界的人士開始向西安大略大學校董施加壓力,要求將他開除。
西安大略大學為此召開了多次的聽證會,但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生活上,實在也揪不出,他有什麼問題,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資料來源:《國外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孫可一先生的文章,東方人心理和生理特徵及種族比較:評《種族、進化與行為:生活史觀》一書。)
如果人類學的研究證明,東亞人種是人類最優秀的人種的話,那這對西方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而如果越科學地去研究,就越能證明這是一個真理的話,那這一類的研究實在是太危險了。
所以從此以後,這類研究在西方就變成了一個禁忌的話題,成了政治不正確的代表,很難得到撥款,這才是今天西方學界,不支持這類研究的真正原因。
好了,文章就寫到這裡,既然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瞭,東亞人是人類最優秀的種族,那麼作為東亞人代表的我們中國人,就沒有理由不相信,我們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的復興,重新成為全人類的領導者。
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或者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結論,那麼不妨將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科學已經證明,我們中國人就是人類最優秀的種族,所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去努力呢?!
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中文之美...影片在自LINE...
認識歷史人物之林則徐...影片載自LINE...
認識歷史情事之日本侵華時對中華民族之殺害-731部隊...影片載自LINE...
部落格中有關三民主義精粹 陳祖榮 編著之閱讀後紀錄: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五大建設(心理、倫理、社會、政治、經濟建設)
⇢第六章 結論 (三民主義精粹結論及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表解)
部落格中有關 之紀錄:
⇢天路?(大陸現今在交通上完成國父的實業計劃-有關交通上的建設?)
⇢治國?
⇢法?
⇢我是誰?
⇢偶像
⇢道德教育
⇢黑心與良心.⇢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人民要過遠離戰爭的生活
⇢信仰
⇢我是教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