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紋白蝶小檔案:(資料參載自臺灣省立博物館印行台灣蝶類圖說(一)P.49頁李俊延.張玉珍著)
臺灣紋白蝶—卵:乳黃色,孵化前為橙黃色,砲彈形,直徑0.6-0.7公分,高約1.5公分。
幼蟲:頭部綠色,胴體藍綠色,背線與氣門外側呈黃色,體表有稀疏灰黑色細腺毛,5(終)齡蟲體長約2.5-2.9公分。
蛹:綠或暗灰褐色,胸腹節間有一尖細的突起,體長約2.8-3.1公分,帶蛹,絲帶為灰白色。
成蟲:雄蝶前翅7、8室及4-6翅脈外緣有黑色斑點,雌蝶前翅1b室黑點極明顯,雄蝶則不明顯,藉此可區分雌雄。
寄主植物:以十字花科植物為主。分佈:全省平地— 3500公尺高山區均有分怖。
經過習性:全年出現,成蟲主要發生期為2-11月,卵期3-6日,幼蟲期12-18日,蛹期6-10日,卵常產在寄主植物枝葉末端或花芽上,幼蟲停棲於寄主植物上,受驚嚇刺激時會吐出綠色唾液,除了攝食外,平常均靜止不動,北部冬季幼蟲期及蛹期較長,多化蛹於粗樹枝或牆垣,成蟲飛行緩慢,常滯空滑翔,出現於菜圃、公園、路旁草叢、花叢。幼蟲為本省十字花科菜類之重要害蟲。
紋白蝶小檔案:(資料參載自臺灣省立博物館印行台灣蝶類圖說(一)P.51頁李俊延.張玉珍著)
紋白蝶 卵:淺黃色,砲彈形,孵化前為橙黃色,直徑0.4公分,高約0.9公分。
幼蟲:1齡蟲胴體橙褐色,頭部暗橙褐色,體表被有白色腺毛。2-5(終)齡蟲為綠色,有淺黃色背線、氣門淺褐色,體表有黑色小疙瘩中、後胸及各腹節氣門後方有橙黃斑,各腹節氣門外圍繞有橙黃色環紋。終齡蟲體長約2.8-3.2公分。
蛹:綠或灰褐色,頭部中央前端有一細的突起,第2、3腹節體側有錐板狀突起,背線呈稜形隆起,以中胸隆起較突出。間體長約2.0-2.3公分。
成蟲:翅表呈白色,前翅端為黑色,第 1a -1b、3室外橫線附近有黑斑,後翅第6室外橫線有黑斑。雄雌蝶斑紋相仿,雌蝶前翅基部至中橫線附近散佈有黑褐色鱗片。翅背雄雌蝶均為黃色。翅展4.5-5.5公分。寄主植物:以十字花科植物為主。
分佈:全省平地— 3500公尺高山耕地極多。
經過習性:全年出現,平地春季數量較多,高山則以初夏出現較多。卵期夏季約3日,冬季約8-9日,幼蟲期夏季約13日,冬季約20日左右。蛹期7-10日。雌蝶多產卵於寄主植物葉面,幼蟲棲於葉面,1齡蟲多將老熟葉片嚙食成孔洞。其他各齡亦有嚙食嫩葉葉緣、5(終)齡蟲多化蛹於寄主莖上、葉背或建築物牆垣,成蟲喜愛吸食花蜜或吸食溼地水份,常出現於日照充足的花叢間。幼蟲為本省十字花科菜類之重要害蟲。
98.12.23日臺灣紋白蝶--雄蝶
臺灣紋白蝶--雄蝶
臺灣紋白蝶-雌蝶。雌蝶前翅1b室黑點極明顯,雄蝶則不明顯,藉此可區分雌雄。
臺灣紋白蝶-雌蝶。雌蝶前翅1b室黑點極明顯,雄蝶則不明顯,藉此可區分雌雄。
臺灣紋白蝶-雌蝶。雌蝶前翅1b室黑點極明顯,雄蝶則不明顯,藉此可區分雌雄。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紋白蝶觀察流程表
回覆刪除週別 成長 注意事項: 器材
一 從卵 孵化(3~7天) 1.留意紋白蝶飛到葉子上產卵
2.卵非常的小請用放大鏡找尋
3.卵孵化請將葉子連梗一起剪下,移到室內插在小盆栽上觀察
4.開始幫幼蟲量身長,將葉子和幼蟲一起拿起來放在桌上把尺靠近測量,小心距離以免幼蟲受傷,
5.當幼蟲長到0.5公分時請移到飼養箱觀察
放大鏡
小盆栽
尺
小白菜
二 幼虫期(約二星期) 1.抓幼蟲時,請勿用手直接抓取,最好用毛筆讓幼蟲攀附筆尖,再輕放置葉片上,或用葉梗將幼蟲挪移
2.飼養箱的清理: 飼養箱內的小白菜,幼蟲,糞便全部取出來,用乾淨的抹布擦拭,若須用水清洗請擦乾,放進乾淨的葉子,再把幼蟲放回。
3.每兩天更換新鮮菜葉,幼蟲在蛻皮(不動時)不要隨便碰觸(連舊葉子搬出,放回)
放大鏡
尺
飼養箱
小白菜
小盆栽
三 幼虫期(約二星期)
前蛹期~化蛹期(一天) 1.幼蟲長到2~2.3公分就是五齡蟲,開始要準備化蛹,請密切注意觀察動向
2.進步入化蛹時期,將蓋子打開以便觀察 放大鏡
尺
飼養箱
小白菜
四 蛹羽化(約9~10天)
整個成長過程約一個月
1. 注意蛹的顏色變化
2. 當蛹的腹部變黑,側面深褐色,可能要羽化 放大鏡
飼養箱
歡迎光臨...感謝回應分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