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陋室銘

 

陋室銘:學習認識「陋室銘」與劉禹錫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註釋:載自陋室銘_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裏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註釋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附記1:

1.課文動畫全文版 陋室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LWrmRVmqs

2.認識 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唐  影片載自LINE


秋詞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載自秋詞二首_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仙鶴直衝雲霄推開層雲,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淨,夜晚已經有霜;樹葉由綠轉爲澆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
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纔不會象春色那樣使人發狂。
註釋
悲寂寥:悲嘆蕭條空寂。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爲氣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附記2:


他身居陋室卻自得其樂!王陽明:君子之室,何陋之有?

圖片與原文載自原文網址:他身居陋室卻自得其樂!王明:君子之室,何陋之有?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6nm4x3q.html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經歷三次搬家後,憤然作出千古名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在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革新失敗被貶。唐穆宗長慶四年八月,劉禹錫被貶和州通判。

被貶後,劉禹錫遭到知縣的故意刁難,安排他住在城南,面江而居,雖然房屋過於潮濕,但劉禹錫反而在門上貼了副對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聞言,將他的住所調到城北,且將三室三廳改為一間半,新房臨江,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便道: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以此明志,縣令見狀,就把他的房子調至城中,僅容一床,一桌,一椅。對劉禹錫而言,半年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小,他憤然寫下千古名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跟劉禹錫有著相同的被貶經歷,和劉禹錫不同的是,他是另一個極端。未至而立之年便考中進士,任兵部主事時,因仗義執言,得罪宦官劉瑾,被貶往偏遠的貴州龍場驛。在那裡,他曾居住在陰濕的山洞中。後來,當地百姓為其伐木築屋,不月而成。他將木屋稱為「何陋軒」,並揮毫寫下《何陋軒記》一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夷之人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始予至,無室以止,居於叢棘之間,則郁也;遷於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予嘗圃於叢棘之右,民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琴編圖史,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於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於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瀆禮而任情,然此無損於其質也。誠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蓋易。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俟來者。」

王陽明先生在理學上的成就被張岱評為,「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其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

中國古人的終極夢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立言,立德,立業,三者皆至極者,唯有王陽明。余秋雨也對王陽明有著極高的評價:」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他一生做事專一卻又恣意瀟灑,即使是在貴州龍場當時的蠻荒之地,也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反而潛心悟道,心境也日益明朗。

當身居陋室時,推開窗看看,外面自是一番廣闊天地! 當走投無路時,不妨「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許,你就會發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辜負生活給你的苦難,生活自然會獎勵你超越苦難的禮物。劉禹錫合王陽明都用親身經歷告訴後人,看待生活的方式,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高度,無需在意生活給你設置了多少路障。只要堅持,一往無前,並勤於思考,終會把生活中的苦難轉化為一筆財富,一筆成就了獨一無二的你的財富。載自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q3kepn.html


附記3:

論語五分鐘「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一個有境界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圖片與原文-載自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6nm4x3q.html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語譯:孔子想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說,那裡太閉塞簡陋,怎麼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哪還有什麼閉塞簡陋的?

明明很簡陋閉塞的地方,怎麼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肯定有非同尋常的理由。

君子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所謂境界,直白的說,就是已經從低層次上升到高層次,就是活得「超越」。 超越了普通人,超越了平凡世俗,超越了物質需求,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或者說思想靈魂層面。

比如,活著,享受榮華富貴,這是普通人的想法做法,但文天祥拒絕誘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崇高的人生境界。陶淵明辭官不做,「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高潔的人生境界。

九夷之地,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文化閉塞,去了人身安全都不一定有保障。一般人都認為「」,孔子卻主動想去,而且認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就是孔子的超然境界

孔子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做了推測解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君子有德馨,品質高雅,哪裡會在乎物質的簡陋呢?這就是境界,一個有境界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載自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culture/6nm4x3q.html

附記4:

人生緣何沒朋友,只因未讀蘇東坡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en5e4q.html 

常常有人說:「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人活一世,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榮辱成敗,喜怒哀樂,都是世間常態。

已經發生的,我們無法改變,未來將會發生的,我們也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我們的心態,就像蘇軾所言「一蓑煙雨任平生」。

世事無常,陷入困境時,就讀讀蘇軾這首詩:人生沒有過去不的坎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縱觀蘇公一生,無一不掙扎在得到與失去中,30歲失去妻子,31歲失去父親,42遭遇烏台詩案,45歲起不停被貶謫, 49歲兒子夭折,50歲又被召回京師,60歲又被貶謫,終於在66歲,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但是他的詩卻是是這樣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一生,他看淡了世事,知道一生不過是「也無風雨也無晴」,難得的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食色,是本性;嬉笑怒罵,也是本性。

人生無需刻意,交友更是如此,一切憑心,真性情的友誼,總能讓人暢快。

面對人生蘇東坡是如此,面對朋友,他更是這般:

有一回蘇東坡去探訪朋友佛印,一進門,魚香酒濃,就知和尚藏著吃的了,但又不見在哪,屋裡只有一個大磬。於是蘇東坡出了個上聯給佛印:「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想,這很簡單呀,沒多想,就順口對出:「積善人家慶有餘」。

東坡笑道:「既然磬()里有魚(),那還不趕緊拿出來?」佛印才知道這是計,於是兩個人佛祖蓮花下,吃著大魚,喝著美酒,暢聊一番。兩人實實在在也是天造地設的酒肉之友,他們日常的相處也是這樣的。

朋友之間就應該不拘小節,流露本性真情。

反正是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的好朋友,流露本性又如何,不顧形象又如何。

朋友,自然是見過你最丑的樣子的人。

莫愁前路無知己,交友當學蘇東坡。

附記5.:有關蘇東波坡-定風波...影片載自LINE...


附註:《定風波》宋代作者蘇軾(蘇東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譯文1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管那穿過濃密樹林敲打樹葉的雨聲,何不一面唱歌,一面慢慢的散步呢!
一根竹杖、一雙草鞋,比騎著馬而還要輕快。大雨又有什麼好怕的?穿起了簑衣,在湮雨茫茫裡,照樣可以像平常一樣的來去自如。
寒冷的春風吹醒了我的酒意,有些微的寒意。這時遠方山頭上的落日已代替了湮雨,出來迎接我了。
回想過去那又是風、又是雨的地方;現在風沒有了,雨沒有了,甚至連晴天也沒有了,而我也要回家了。

譯文2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寫作背景:

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元豐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去沙湖看田歸途遇雨後所作。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爲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作者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樂觀


附記6.:有關蘇東波坡-最後一首詩?...影片載自LINE...


附註:

1.宋 蘇軾(載自-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b844a63969ce.html)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載自http://www.rocidea.com/one?id=13488)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廬山的煙雨和浙江的海潮都很著名,在還沒有去那里觀賞的時候,心中總有許多遺憾無法消除。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附記7.:有關如果沒有李白?...影片載自LINE..
7-1.:有關白居易之詩?...影片載自LINE...

7-2.:有關靜心...?...影片載自LINE...


7-3.:有關-騎驢圖...?...影片載自LINE...



附記8

1.國安危機-臺灣未來的農業問題? 現今,最有前途的行業~農夫(黃庭書院.內心有機農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e0IpqxzaE&feature=youtu.be

2.在地友善「土肉桂捲」網路爆紅,藏著一個女孩的山林復育大夢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1803/


部落格中有關田園之春的記錄

田園之春3

田園 田園2 小明的田園 田園3

怎樣面對生命? 玉山行

原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